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ID:5210316

大小:35.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6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_第1页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_第2页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_第3页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_第4页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探究摘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本身的价值取向是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其核心问题是“育什么样的人”。只有首先明确了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并努力施行,才可能真正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大学生。事实证明,仅有价值理性无法获得教育实效,单纯的工具理性又将导致大学生的异化,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优质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关键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价值理性;工具理性作者简介:秦敏(1979-),女,重庆人,延安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张军红(1977-),男,陕西铜川人,延安大学财经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基金项目:本文系20

2、11年延安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项目“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研究——基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视角”(项目编号:ydwh11-0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111-02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战略主题。而针对高等教育改革,提高质量是其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文化素质教

3、育就是要遵循大学生身心成长和发展的规律,着力提升大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当前努力推进的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目前大学生文化素质已经形成了政府高度重视、学界普遍关注、社会广泛提高认识的良好氛围。但是,文化素质教育本身的一些特质,如内容宽泛、目标难以量化等,往往使其在操作层面流于形式。为使文化素质教育获得实效,就必须对当前对大学生有重大影响的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给予定位,在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追求与大学生的实际价值追求之间找到平衡点。一、价值理性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灵魂长期以来,我国在各级教育中都体现出了过分强调应试教育的弊端,培养出来

4、的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知识结构不合理以及一定程度上的人格缺陷等一系列问题。实施文化素质教育,其目标就是要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国家在推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大学生道德品性、审美情趣和身心健康等综合平衡发展方面,树立了远大的目标,也做出了较大努力。这一目标从根本上讲,符合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价值理性指向。根据韦伯的阐释,价值理性是对某行为有意识地、无条件的纯粹信仰,通常是伦理的、美学的或者宗教的。由此行为者会向自己提出某种“要求”,并努力使自身的行为符合他内在的信念。[1]价值理性通常包括道德品性与人文精神。大学的教育不应当只追求教育

5、效果,更应当关注教育过程当中作为“人”的学生的价值。人是教育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大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当中的主体之一,理应有积极主动地追求知识、不断充实并超越自我的权利,而不是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教育具有一种能够激发人的超越性的精神源泉,它使得人们不断地进行着自身可能潜力的终极追求。柏拉图曾指出:“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地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2]可见,教育的根本任务、首要任务都在于价值理性。教育的终极

6、价值在于育人,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终极价值在于培养全面的、高尚的人。二、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在现实中面临的困境1.文化素质教育的概念、内容过于宽泛和模糊,使其难以落实对“文化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的理解,学界仍然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认识。当前人们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界定始终模糊不清,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解还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文化素质”一词本身过于宽泛和抽象,它是一个包含了道德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科学素养、身心健康等综合内涵的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还普遍存在把文化素质教育仅仅看作是文化知识学习的认识。可见,当前人们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解不统一、认识不到位,必然影响其顺利实施。

7、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相对模糊,导致了文化素质教育具体实施过程的随意性。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解释,在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就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大学教育的“高素质”并没有真正体现。在教育内容、教育过程中,很多大学往往青睐那些能够为大学生带来实际效益的方面,对抽象的理论、专业知识的讲授、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重视不够;在教育方法的选择上,倾向于采用那些师生彼此都易于接受但不一定严谨的方法;不同的社会资源也推动着各高校不断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在各自分散、独自摸索的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