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桩端压力注浆桩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pdf

浅析桩端压力注浆桩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pdf

ID:52119475

大小:184.7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3

浅析桩端压力注浆桩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pdf_第1页
浅析桩端压力注浆桩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析桩端压力注浆桩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桩端压力注浆桩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汤伏兵(湖南省沙坪建筑有限公司,湖南长沙410008)摘要:本文论述了桩端压力注浆桩的特点,原理及U_r-技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注浆桩;压力注装宣;压浆管;工艺技术中图分类号:TU7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4011(2010)03-0087一021桩端压力注浆桩的特点和原理桩端压力注浆桩是指钻孔、冲孔或挖孔灌注桩在成桩后,通过预留注浆通道向桩尖的预留压力注浆室或预留空腔进行高压注浆(注纯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或加掺合料的水泥浆),通过高压浆液冲破注浆室进入土中,使浆液对桩端土层

2、及桩端附近的桩周土层,起到渗透、填充、压密和固结等作用,改变了桩底及桩头周围土的结构,在桩端处形成固结土的扩大头,从而提高钻孔桩的承载能力。2压力注浆室的结构形式压力注浆室主要由两块圆形钢板和肋板组成,上下两块钢板间距为30mm,钢板的直径比孔径略小一些,1。5m钻孔桩钢板直径取1.3m;1.2m钻孔桩钢板直径取1.0m。管位置对应的孔。下钢板采用5mill钢板制作,钢板上设有溢气孑L,保证注浆室水泥浆通过下钢板进入土中。上、下钢板间距30mm,采用8cm槽钢做肋柱,型钢柱25"Wm2均匀分布,型钢柱与上钢板焊接牢固,下端个别几个

3、型钢柱与下钢板点焊,临时固定。压力注浆室上钢板预留孔与溢浆管、压浆管底口焊接牢固,并保持管内通畅,整个压力洼浆室用麻布、塑料薄膜密封包裹,详见图1所示。蛾;姣6劈5a.侧面因b.上钢板平面囤c.下钢板平面图1、3.溢浆管;2.压浆管;4.上钢板;5.下钢板;6.型钢柱;7.溢气孔;8。橡胶密封层圈l压力注浆必须在钻孔桩经检测合格后进行。有些工程钻孔桩设计采用声测法,可用声测管兼做溢浆管、压浆管。溢浆管和压浆管采用壁厚3mm的无缝钢管,内径唾156mill。3施工工艺3.1成孔我公司采用日本国日立钻机厂生产的S一320反循环回旋钻机

4、泥浆护壁成孔。3.2压力注浆系统及钢筋骨架的安装压力注浆系统的安装是与钢筋骨架一同进行的,将其固定到钢筋骨架上,随着钢筋骨架的安装就位而就位。具体的安装方法如下:(1)根据钢筋骨架的设计长度、护筒顶标高、孔底标高计算出压力注浆系统与钢筋骨架的相对位置,接长压力注浆室上的注浆管和溢浆管,使其长度达到从孔底到第一节钢筋骨架顶端位置的距离;(2)将接长注浆管和溢浆管的注浆系统的下部放入孔内,并将其临时固定列护筒上;(3)安装第~节钢筋骨架入孔,根据计算得到的压力注浆系统与钢筋骨架的相对位置,将压力注浆系统固定到第一节钢筋骨架的支撑筋上;

5、(4)随着钢筋骨架的接长安装,注浆管和溢浆管也随之接长安装,并且同时使之与钢筋骨架固定,直至钢筋骨架安装完毕;(5)在浇筑混凝土前,先进行注水检验注浆系统是否畅通和漏浆,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必须保证顺利注浆。然后将注浆管和溢浆管都注满水,再将顶端封闭,防止进入杂物和水泥浆。3.3灌注水下混凝土灌注水下混凝土采用直接提升导管法进行施工。3.4压力注浆压力注浆施工在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50%以上,并且检验合格后进行。一般情况下,灌注7d以后开始注浆。(1)准备压浆设备,水泥浆生产设备及原材料。(2)打开注浆管、溢浆管顶端的封闭

6、,在注浆管端接上压浆嘴,并且注水串通。(3)搅拌水泥浆,水灰比控制在0.4—0.45之间。(4)管路畅通后,开始向注浆管内注浆。待溢浆管溢出水泥浆后,将溢浆口封闭,继续压浆。桩基进行桩端压力注浆时,桩身要产生上拾。在施工过程中,在桩顶安装百分表,观测其上抬量。一般情况,桩身有微小上抬,就可以停止注浆。此时可根据注浆压力测算出桩的承载力。4桩端压力注浆桩优点及不足4.1优点(1)保留各种灌注桩的优点。(2)压力注浆对桩端土层及桩端附近的桩周土层起渗透、填充、压密和固结等作用,可提高桩的承载能力。试(下转第90页)未超过规定值,并且路

7、面沉降在施工中后期很快趋于稳定,对地下管道没有造成影响。基坑侧壁东面以2。测斜孔为代表,西面以6。撑测斜孔为代表,南面以4。测斜孔为代表,北面以l’测斜孔为代表,得到不同时间各点观测的位移随深度变化图。基坑侧壁最大水平位移发生在南侧4。测斜孔和西侧6。测斜孔,最大水平位移达150mill,位移超过容许范围,但未达到破坏值,基坑仍处于安全状态,变形分析曲线见图6。昌恻聪11l西面测斜孔土体位移图位移(cm)05101520251.6m时5m时雨时时吕魁嫩南面测斜孔土体位移图位移(cm)05101520251.6m时5m时雨时时图6变

8、形监测分析曲线图4.4支护结构局部变形原因分析与处理措施从监测数据看,最大沉降和最大侧移点均位于基坑西侧和南侧,经分析与西侧邻道路路面荷载为动荷载且不稳定;南侧邻城市内部市政河涌,水位受气候改变,侧压变化大有关。此外,施工因素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