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

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

ID:5212400

大小:3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_第1页
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_第2页
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_第3页
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_第4页
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_第5页
资源描述:

《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树立课改理念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培养良好师生情感关系新课改日渐深入,“问题学生”好像也越来越多了。他们都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有时在课堂上就会与老师顶起牛来,弄得教师异常尴尬。课堂之外,他们也会给老师“出难题”,搞得教师们头疼。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老师觉得难以应付,一些从教多年的教师不免也长叹一声:现在的学生啊,是越来越难教了!很显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推进,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管理学生。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为什么不如以前的学生好管理了呢?这里除了我们教

2、师的管理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之外,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下面,我想结合个人教育教学的体会和前人的理论与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为什么不如以前的学生好管理了呢?究其原因,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实施导致了学生“难”管;陈旧的教学观和学生观导致了学生“难”管;落后的课堂管理导致了学生的“难”管;落后的德育导致学生的“难”管。作为一名中学政治课教师,如上原因中我更加关注的是教师观和学生观转变的问题。新课程的实施确定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

3、的创造者和主题,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学的过程应转变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之间从而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这对于教师来说,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不仅如此,新课程下的学生也有了更加深刻的内涵,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我们的教学和管理的目标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4、。如果我们的教师仍然抱着陈旧的师生观念不去改变的话,很自然就会发现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因此,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和学生观的转变势必要求我们改变陈旧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如下一段论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它是一种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是师生相互关爱的结果,是师生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催化剂,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①真正贯彻“课改”精神的课堂,应该营造出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为基础的和谐、真诚和温馨的心理氛围。这种心理氛围应该

5、至始至终地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师生之间缺乏积极的情感联系,不仅使得一直为人们珍视的师生情谊黯然失色,也使得教育活动失去了宝贵的动力源泉。优化师生情感关系,重建温馨感人的师生情谊。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教育是一项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工作,没有建立在新型良好师生关系基础上“课改”,必然会是一辆没有发动机的汽车,只能做做样子罢了。那么,如何建立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系呢?一、更新“教师观”和“学生观”,重新定位角色。树立新型教师观和学生观,重新调整好角色定位,是建立新型良好师生情感关

6、系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这个前提和基础,所建立的师生情感关系必定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所充当的角色绝对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的职责是“促进”是“培养”是“引路”,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地和谐、健康发展。在人格上,教师和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双方应互相尊重。但受传统“师道尊严”的影响,许多教育者还放不下这个架子。举个最常见的例子:“请、谢谢、对不起”是我们教学生使用的最常

7、用的文明礼貌用语,我们老师也经常用。可有多少老师对我们的孩子用过这些礼貌用语?许多教师习惯了对孩子吆来喝去,认为“对他们哪用那么客气”?我经过长期的观察了解,发现类似情形绝非一两例。事儿虽小,反映出来的问题却很大:就是教师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没把学生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蔡元培先生初任北大校长时,第一天清晨,全校师生按照惯例列队恭迎并向新校长鞠躬致意,没想到蔡先生竟也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还礼,包括对在校园里打杂干粗话的校工!这在北大还是破天荒头一遭的事。这还不算,在今后的日子里,蔡校长对周围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尊重,

8、那么的谦和有礼。昔日的校工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唏嘘不己。在蔡校长的带领、感召之下,北大校园内,民主、文明的氛围日益浓烈,最终成为“五四”运动的中流砥柱。如果我们这些教育者都能以蔡校长为典范,切切实实地把学生当成和自己一样,有着独立人格尊严的“人”!更新教师观和学生观,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就为课改的顺利推进创造了先决条件。二、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