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5章.ppt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5章.ppt

ID:52124423

大小:215.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01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5章.ppt_第1页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5章.ppt_第2页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5章.ppt_第3页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5章.ppt_第4页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5章.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第5章.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要点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关系的规范化数据库设计一、数据库基础理论5.1数据库设计概述5.2需求分析5.3概念结构设计5.4逻辑结构设计教学要求掌握设计步骤理解需求分析的内容掌握概念及逻辑结构设计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5.1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数据库的行为设计。结构设计:指数据库的模式或子模式的设计,是数据库总体概念的设计。设计要求:具有最小冗余的、能反映不同用户数据需求的、能实现数据共享的系统。行为设计:指实现数据库用户业务活动的应用程序的设计,用户通过应用程序来访问和操作数据库。设计要求:用户使用方便,

2、操作简单,安全性高。主要依靠经验积累。5.1数据库设计概述数据库结构设计基本步骤:为四个阶段,并且重点以数据结构与模型设计为主线。用下图表示:需求分析:需求说明书概念设计:概念数据模式逻辑设计:逻辑数据模式(DBMS模型)物理设计:逻辑数据模式(DBMS条件、硬件、OS特性)需求分析:指从调查用户单位着手,深入了解用户单位数据流程,数据的使用情况,数据的数量、流量、流向、数据性质,并且做出分析,最终按一定规范要求以文档形式作出数据的需求说明书。下面就是需求分析结构图:5.2需求分析如何得到用户对数据的需求?需求分析需求分析说明书调研方法

3、如询问,问卷等内容:确定范围、分析活动,建立数据字典等5.3概念结构设计方法: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主要采用E-R方法。自顶向下自底向上由里向外混合策略局部ER模式综合成全局ER模式全局ER模式的优化四种策略自底向上的方法:逻辑结构设计:E-R模型表示的概念模型是用户的模型。它独立于任何一种数据模型,独立于任何一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5.4逻辑结构设计因此,需要把上述概念模型转换为某个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这个转换过程就是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一个实体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实体的属性就是关系的属性,实体的码

4、就是关系的候选码。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班级:{班级号,班级名,专业,系编号}学生课程班级选修组成mnn1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号、班级名、专业、系编号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成绩5.4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对于一对一的联系来说,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任意一端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教师课程讲授11教师:{教师号,姓名,性别,职称}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讲课:{教师号,课程号}教师:{教师号,姓名,性别,职称}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教师号}5.4

5、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在一对多的联系所对应的“多方”实体(关系)中加入“少方”的主码作为关键字。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 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班级:{班级号,班级名,专业,系编号},班级号}学生课程班级选修组成mnn1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号、班级名、专业、系编号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成绩5.4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每个多对多的联系转换成一个关系,与该联系相连的各实体的码及联系本身的属性均转换为关系的属性。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号}课程:{课程号,课程名,学分}班

6、级:{班级号,班级名,专业,系编号}学生课程班级选修组成mnn1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班级号、班级名、专业、系编号课程号、课程名、学分成绩选修:{课程号,学号,成绩}5.4逻辑结构设计对转换后的关系模型,利用规范化理论和完整性约束对其进行优化。利用DBMS将关系模型转换为相应的关系数据库。5.4逻辑结构设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