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应用现状.pdf

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应用现状.pdf

ID:52130718

大小:1.51 MB

页数:2页

时间:2020-03-23

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应用现状.pdf_第1页
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应用现状.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应用现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0·2014年第2期2014年4月SichuanBuildingMaterials第40卷总第178期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4.02.018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应用现状余刚,刘凯(四川省建材工业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摘要:简要介绍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起源捣自密实混凝土的国家专利。之后,中建一局、中国铁道及其优点,并分析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实际工程应用案例,建筑总公司及深圳、济南、天津、宁夏等地陆续有了自密并对今后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展望。实混凝土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报道。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应用3自

2、密实混凝土的工程应用中图分类号:TU528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4011(2014)02-0040-02SCC早期主要用于地下暗挖、密筋、形状复杂等无法浇筑或浇筑困难的部位,解决扰民问题、缩短工期。随着1自密实混凝土的定义和优点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自密实混凝土的应用日益广泛。[1]3.1民用建筑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Concrete,简称SCC)是通过外加剂、胶结材料、粗细骨料的选择和配合比的设圣马力诺世贸中心采用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质量计,从而达到具有高流动度、黏聚性好、不会产生离析与比)为(硅酸盐水泥、硅粉、水、石、砂、丙烯酸超塑化剂

3、泌水现象,在不用或基本不用振捣的成型条件下,能充分的质量比为465∶65∶175∶915∶710∶4.6),实测坍落扩展度经自动流平并通过钢筋及充满模具空隙的混凝土。时5min至1h为730~600mm,28d抗压强度为95MPa,[2]2自密实混凝土具有以下优点:①不需要额外的振捣28d动弹性模量为45N/mm。就能保证混凝土良好的密实性,使得结构具有良好的力学3.2桥梁和隧道工程性能,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②自密实混凝土能够很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悬索桥(主跨1990m)———日本明石大程度上地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大大地降[5]海峡大桥工程是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成功应

4、用的典范。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节约了人力物力;③利用了大量的该工程中使用的自密实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为40mm,工业废料作为掺合料,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混凝土落距3m,尽管有大粒径粗骨料,但无离析现象。最后的比较分析表明,自密实混凝土的使用将锚碇施工工期2自密实混凝土的起源缩短了20%,即由30个月缩短为24个月。2.1国外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3.3水利工程[6]国外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报道较早出现于日本。四川杂谷脑河红叶二级水电站的压力管道回填部位1988年夏,东京大学冈村甫教授[3]第一次成功地配制出自工程,混凝土浇筑、振捣困难,施工难度大,采用传统的密实混凝土。次年,在

5、东京举行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公开实施工方式很难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采用自密实混凝土验,会后许多大建筑公司开始了自密实混凝土的开发。后,从材料的角度解决这个混凝土施工的难题。整个自密1991年就有13家总承包公司的研究人员在东京大学实验室实混凝土浇筑长度327m,其中水平段135m,斜管段200研究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至1994年底,日本已有28个m,垂直高度119m,混凝土浇筑厚度60cm,采用溜筒一建筑公司掌握了自密实混凝土的技术,可见其发展速度是次浇筑完成,工程应用结果表明,用膨胀型配制的SCC混很快的。其他国家也逐渐开始研制自密实混凝土。20世纪凝土具有普通混凝土无法比拟的

6、高流动性,具经过119m80年代早期挪威建造的混凝土结构海上石油平台,由于配的垂直浇筑高度后仍然能够保持各相、各组分之间的比率,筋密集且结构庞大无法对混凝土振捣,所配制使用的混凝不离析、不泌水。而且由于该外加剂适度的微膨胀作用有效补偿了混凝土的收缩,增强了回填混凝土与压力钢管之土实际上是依靠重力密实。法国于1995年开始研制免振捣间的界面粘结。自密实混凝土,瑞典、德国、新加坡、瑞士等国家也相继研制成功并获得应用,荷兰自1999年开始已将自密实混凝4自密实混凝土的发展趋势土用于预制建筑构件的生产。2.2国内对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的诸多优点,其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国内对

7、自密实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开始20世纪90年但由于开发与应用的历史较短,尚有一些问题及内容需要[4]进行更深入研究。代初期。1987年冯乃谦教授提出了流态混凝土概念,奠定了这一研究的基础。1993年,北京城建集团构件厂在研1)早期收缩问题。由于自密实混凝土水胶比较低、胶制出C60~C80大流动性高强度混凝土的基础上开始着手于凝材料用量较高,使得混凝土早期的收缩较大,尤其是早免振捣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于1996年获得了免振期的自收缩。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考察自收缩率的影响因素及其程度上,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