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控数字交换与现代通信网.ppt

程控数字交换与现代通信网.ppt

ID:52134195

大小:266.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01

程控数字交换与现代通信网.ppt_第1页
程控数字交换与现代通信网.ppt_第2页
程控数字交换与现代通信网.ppt_第3页
程控数字交换与现代通信网.ppt_第4页
程控数字交换与现代通信网.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程控数字交换与现代通信网.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刘强程控数字交换与现代通信网课程的目的和主要内容目的了解电话交换网络,掌握相关工作原理了解现代通信网络和通信技术内容了解交换设备在通信网中的位置、作用及数据交换的概念了解各类交换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掌握脉冲编码调制技术基本原理掌握电路交换系统的基本构成、工作原理了解程控交换的软件系统掌握存储程序控制原理和呼叫处理的基本过程掌握交换网络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现方法了解电话通信网的结构掌握信令的基础知识和No.7信令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SDH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掌握ISDN的概念、协议模型、接口标准、基本接口的帧结构掌握B-ISDN的概念和ATM交换技

2、术的工作原理了解智能网、同步网和管理网的基本概念第一章程控交换机的历史从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从模拟走向数字程控交换机纵横制交换机旋转、升降制交换机步进制交换机模拟网络189219191965“空分式”程控交换机:“时分式”数字程控交换机:模拟交换机数字交换机布线逻辑控制交换机存储程序控制交换机第一台交换机数字网络——第一个研究发明自动电话的人是美国堪萨斯城一个殡仪馆的老板阿尔蒙.B.史端乔。1892年11月3日,用史端乔发明的接线器制成的“步进制自动电话交换机”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拉波特城投入使用,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自动电话局。特点:由用户话机的拨

3、号脉冲直接控制交换机的接线器动作,即直接控制方式。优点:简单,成本低。缺点:易磨损,接线速度慢,杂音大。特点:间接控制方式,由“记发器”接收用户的拨号脉冲,再通过译码器译成电码来控制接线器的工作。优点:1增加了选择的灵活性,不一定采用十进制数2间接控制可提高出线容量,译码器可以译成容量更大的出线电码。对多译码特点:1接线器接点采用压接触方式,减少磨损且可靠。2“公共控制”,即控制部分和话路分开。交换机控制由“标志器”和“记发器”完成对用户拨号盘要求低,中继布局灵活性提高。第一台交换机步进制交换机:步进制交换机:纵横制交换机:中国电信网的发展史1

4、900年,我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在南京问世1983年元月,国内第一个建成大容量纵横制自动电话交换系统1986年,第一台局用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DS-2000)研制成功1994年,中国通过Sprint公司于4月20日开通了接入因特网的第一条64kb/s国际专线1987年11月,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首批用户有700个1993年,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于9月19日在浙江省嘉兴市首先开通1996年,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全国骨干网建成1999年,中国DWDM光纤骨干网建成所以对传统的电信行业,20世纪实际上是一个以交换为核心的世纪。自动电话

5、交换机的分类模拟交换机数字交换机布控交换机程控交换机按信息传递方式按控制方式可以是各种接线器或电子开关矩阵、统称接线器。负责进行信号的交换。每个用户独占一个用户电路,用来监视用户状态(忙/闲)和用户直接有关的功能:(如摘机,向控制设备发呼叫信号,向用户送忙音)程控交换机的组成接收、存储独叫号码,并向主叫发送回铃音。和其它交换机的接口电路交换网络用户电路用户电路出中继收号器入中继中央处理机存储器I/O设备用户电路:收号器:中继电路:交换网络:程控交换机的组成框图交换网络用户接口中继接口控制设备用户线几种交换机的实图程控交换技术的发展方向软、硬件模

6、块化:软件模块化,便于修改、维护、故障定位排除。硬件模块化便于增加容量。控制部分设计成开放系统,便于兼容和扩充新业务和功能。各种软件均可运行。NO.7信号信令系统符合OSI分层参考模型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提高用户电路的集成度,降低成本。交换网络方面进一步提高集成度和容量,采用大容量的交换芯片。如一个芯片可完成16k×16k或32k×32k个时隙的交换。(最早为2k×2k)进一步加强智能网、信令业务数字网(ISDN)的开发、以适应新的要求。大力开发各种接口,包扩各种无线接口和光接口。加强接入网的开发,为以后传输非话业务(包括宽带业务)打下基础。加强

7、网络管理功能世界通信的发展通信发展内容:通信技术的发展:微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集成电路应用XDSL技术,光纤通信(波分复用)通信基础设施的发展:“信息高速公路”通信主干网(通信网的建设)通信网发展方向:数字化、智能化、宽带化、个人化、全球化现代通信技术分类传送网技术(或传输网技术)接入网技术ISDN和ATM技术移动通信和个人通信技术因特网技术智能网技术多媒体通信技术支撑网技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