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浅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

ID:5216076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6

浅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_第1页
浅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_第2页
浅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_第3页
浅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摘要】情境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传统的结论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活动,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去“发现”。因此,其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探索精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大致有“生活化”、“问题式”、“情感式”、“体验式”、多媒体教学五种方法。【关键词】情境;创设;教学;方法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把学生带人社会,带入大自然,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生动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设身处境地感受到真实的美丽。这一情景教学法常用于作文教学中。如让学生写动、植物说明文,可带

2、学生对有关动、植物进行观察,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成文。如在教学生写观察日记时,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学生真切地感受,这样在写作文的时候学生就会把自己亲眼看到的,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写下来。二、创设“问题式”情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营造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激励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

3、新型教学模式,而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三、创设“情感式”情境赞可夫曾经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的确,作为充满爱心的教师,我们在教学里应该传递出一股极大的感染力,为课堂提供一个良好的情绪背景,使学生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似的情感,让他们始终感到兴趣浓厚、兴高采烈。比如《妈妈我想对你说》的小片段练习,鼓励学生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由于学生一直处于积极的思考状态中,实现了与文本内容的直接对话,于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浮现在眼前,令其百

4、感交集,感情的闸门一旦打开,便一发不可收拾。这时笔者再次投入自己的真情,动情的表述使得在场的每个人都为之动容,为之落泪,伴随着《烛光里的妈妈》优美的旋律,学生的情绪发展到高潮,情感也得到了美的熏陶与升华,思想素养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四、创设“体验式”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的参与,创设给学生参与、思考的情境,渲染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在《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内容的教学中,教学导入就可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出发,以图标、漫画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记住相关的日期和组织,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5、与自己生活的关系。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该节的重点。为了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可精选教学案例《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引导学生参与评判,同时还可设计《睁开你的眼睛——识别假冒伪劣商品》活动,使学生掌握识别假冒伪劣商品的基本知识。最后,再布置一次社会调查:你和你的家人作为消费者,有被侵害的经历吗?当时是怎么处理的?现在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最后提醒每一位同学,作为消费者要敢于和善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实现天天“3·15”。有了这样的精心设计,全体学生的参与,教学的实效必然提高。五、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

6、趣味性,是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多媒体教学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件,它的生动性、趣味性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这些教学手段以其多样化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之本来抽象的材料学起来形象生动有趣味。视频情景为学生再现了事实,提供了感性材料,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智能的发展,便于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为再一次创设视频教学情境提供资料。视频教学为同学们不断创新提供了机会,在创设情境中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也得到锻炼。除了上述这些,

7、实际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还有很多方法,如声情并茂的朗诵,深入浅出的解说,趣味横生的故事等,还有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等方法。总之,情景教学法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寓理于情,寓教于乐,润物无声,不仅能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情景感受,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化难为易,在审美愉悦中主动愉快地学习知识。参考文献[1]刘秀莲.情境教学初探[j].山西教育.1999(11)[2]张贵琴.情境教学[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8)[3]黄俊勇.论创设情境教学法运用及意义[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