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脑中风八大误区.ppt

预防脑中风八大误区.ppt

ID:52164192

大小:204.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0-04-01

预防脑中风八大误区.ppt_第1页
预防脑中风八大误区.ppt_第2页
预防脑中风八大误区.ppt_第3页
预防脑中风八大误区.ppt_第4页
预防脑中风八大误区.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预防脑中风八大误区.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预防“中风”的八大误区误区一:血压正常或偏低不会中风中风分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两种。缺血性中风的病因在于某支动脉发生了阻塞,导致局部脑组织因缺血而丧失功能。血压正常或偏低的老年朋友,如果本身存在脑动脉硬化,那么,由于脑动脉官腔变得高度狭窄,或伴有颈动脉斑块形成,或有血脂、血糖、血粘度增高等因素存在,均可以发生缺血性中风。误区二:小中风及一过性脑缺血无关紧要不少中风病人发病前在短时间内出现过一过性的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实,

2、这是微小血栓或血管痉挛引起的瞬间脑局部缺血的表现,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及早就诊防治,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误区三:要吃多少跟着感觉走在脑血栓的预防性用药中,不少人制定每晚睡前服用肠溶性阿司匹林,但仅服1片。其实,目前国际公认的用量为每晚50~75毫克,即25毫克1偏的肠溶阿司匹林2~3片。如果药量不足,则达不到预防目的。所以,在“中风”的预防性用药时,应在专业医生的正确指导下应用,否则,将事倍功半。误区四:用药品种越多越好一些有过中风表现的人惶恐不安,于是四处看病,张医生开了

3、“某药”,李医生开了“某某药”,其实这些可能是一样的药物,结果因用药过量导致中风。也有的病人牢记“是药三分毒”,血压高了也不用药,其结果可想而知。由此可见,用药过量与用量不足,都是不可取的。误区五:只管服药不检查比如使用抗凝药,不注意监测。有血栓疾病的患者容易引起偏瘫,这类病人需终身服用抗凝药,同时进行用药监测。尤其对于心房内有血栓者,在使用抗凝药时,要根据病情不断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及时调整临床用药剂量。否则,用药多了会引起出血,不足又会引起血栓。所以,用药要注意定期监测,有利于取得最好的疗效。误区六:少服几次要没关系一些中

4、老年人由于记忆力下降,常忘记或重复服药。所以,建议中老年朋友将自己常服的降压药、降糖药、强心药等分开包装,上面注明服用日期及早中晚具体时间。或者把每日用药种类按时间写在一张纸上,贴在醒目处作为备忘录。工作繁忙的朋友应备3套药,办公室、家、手提包内各1套,随时提醒自己服药。因为药物的疗效都有其时限性,一定有效时间过后,药效就会降低。要想维持平衡、最理想的药物浓度,必须按时服药。误区七:瘦人不会发生中风有些人认为瘦人不会中风,其实,科研工作做过这方面的实验。谈么对约4000名患有高血压的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跟踪调查,得出结论:瘦人

5、也会中风,只不过比旁人略少一些。所以,不管胖瘦,都应采取综合防范措施,以避免中风的发生。误区八:没有高血脂、糖尿病,不会发生中风高血脂、糖尿病、血液稠度高的患者容易发生中风。可是一个人是否发生中风涉及多种因素,如血管是否损伤,是否处于高凝状态等。因此,高血脂、糖尿病、血液稠度不高不一定不发生中风。以上就是预防“中风”的八大误区,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天气转凉,注意多加衣服,多喝水。最后祝您早日康复。中国·三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