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规划新细则.doc

广州规划新细则.doc

ID:52165580

大小:1002.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3-23

广州规划新细则.doc_第1页
广州规划新细则.doc_第2页
广州规划新细则.doc_第3页
广州规划新细则.doc_第4页
广州规划新细则.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广州规划新细则.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广州市城市规划审批技术标准与准则(建筑篇)——试行稿》目录第1节术语2第2节建筑高度4第3节建筑间距7第4节建筑退让间距10第5节建筑工程外部附属设施15第6节居住建筑天井18第7节骑楼20第8节建筑场地竖向设计24附录本标准与准则用词说明29第1节术语1.1建筑工程指新建、改建、扩建各类永久性或临时性建(构)筑物以及原状维修工程。1.2城市居民自住建筑工程指城市非农业人口居民凭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兴建的仅供自己居住的建筑工程。1.3建筑场地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建筑工程的用地。1.4建筑工程规划建设

2、总建筑面积1.4.1指一定地块内建筑工程规划建设的总建筑面积,包括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建筑面积的总和。具体计算方法应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规则》([1982]经基设字58号)执行。1.4.2建筑工程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可以分为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和自然计算的总建筑面积。1.5容积率指一定地块内,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与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1.5.1计算容积率的总建筑面积包括:(1)地面以上建筑的建筑面积,但是地面以上的架空层、避难层、屋顶梯间和电梯机房的建筑面积除外;(2)地面以下建筑的建筑面积,但是地面

3、以下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库、设备用房的建筑面积除外。..1.5.2净建设用地面积是指扣除宽度为15米以上的城市道路、城市河涌等用地面积的建设用地面积。1.6建筑密度指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净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1.7规划户数指一定地块内居住建筑所规划的居住人口户数。1.8建筑层数指建筑层高2.2米以上的建筑自然层数(按楼板、地板结构分层的楼层数)。1.9建筑控制线指在一定地块内建(构)筑物的主体不得超越的控制线,又称建筑红线。1.9.1建(构)筑物的主体是指不包括建筑工程外部附属设施(如外伸

4、台阶、步级、外挑阳台及构件等)的建筑部分。1.10建筑高度除有特别规定外,建筑高度是指计算建筑间距的建筑高度。1.11建筑间距指两幢建(构)筑物外墙面(柱)之间的水平距离。1.12自身一方建筑间距指一幢建筑工程的外墙面中点至其用地红线、城市规划道路中线或规划河涌中线的水平距离。1.13退让间距指临规划道路的建筑工程的建筑控制线至规划道路边线最短的水平距离。1.14原状维修指不拆除、不改变原有建(构)筑物的基础、外墙立面、建筑层数、高度、面积、使用性质的建设工程。第2节建筑高度2.1限制规定2.1.1本

5、条中的建筑高度是指自室外自然地坪计算至天面附属建(构)筑物顶的垂直高度。2.1.2在白云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广州市传统历史街区、文物保护单位等规划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建筑高度应符合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文物保护等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规定,并按经批准的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规划的,应先编制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视线分析,提出控制高度和保护措施。视线分析方法如图2-1-2所示。..2.1.3在航空港、飞机场、气象台、电台及其他无线电通讯(含微波通讯和卫星地面站)、军事

6、工程设施等有净空高度限制的地区新建、改建、扩建建筑,其建筑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限制要求。2.2建筑高度应按以下规定确定:2.2.1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的建筑,其建筑高度为自室外自然地坪计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挑女儿墙屋面的建筑,其建筑高度为自室外自然地坪计算至女儿墙顶。如图2-2-1所示。2.2.2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或等于45度的建筑,其建筑高度为自室外自然地坪计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屋面坡度大于45度的建筑,其建筑高度为自室外自然地坪计算至屋脊顶或屋脊转折线。如图2-2-1所示。.

7、.2.2.3在以下两种情形下,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建筑的高度应记入建筑高度:(1)附属建筑的单边边长大于对应主体建筑边长的1/2;(2)两个以上附属建筑同一单边累加边长大于对应主体建筑边长1/2,且水平投影面积之和超过屋面水平投影面积1/4。2.2.4相临两幢建筑室外自然地坪存在高差的,应按图2-2-4所示,确定建筑高度。..2.2.5在同一用地单位的建设用地内,如两幢建筑物首层均为架空层的,南向(或东向)建筑物的建筑高度可自北面(或西面)建筑物架空层的梁底标高起计(如图2-2

8、-5所示)。第3节建筑间距3.1本市规划区内建筑物朝向按以下规定确定:3.1.1建筑平面的长边或者主要通风、采光面朝正南北方向或者由正南北方向偏东(或偏西)的角度在45°(含45°)以内的,为南北朝向。3.1.2..建筑平面的长边或者主要通风、采光面朝正东西方向或者由正东西方向偏南(或偏北)的角度在45°以内的,为东西朝向。3.2本市规划区内建筑工程的建筑间距按照广州地区日照条件、城市密度分区、建筑物朝向、毗邻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建筑属性综合确定。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