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两章上课.ppt

《孟子》两章上课.ppt

ID:52167051

大小:533.50 KB

页数:47页

时间:2020-04-01

《孟子》两章上课.ppt_第1页
《孟子》两章上课.ppt_第2页
《孟子》两章上课.ppt_第3页
《孟子》两章上课.ppt_第4页
《孟子》两章上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孟子》两章上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11孟子18、《孟子》两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顺畅朗读、背诵课文。2、积累文言词汇。理解、疏通文段大意,理清课文思路。3、初步理解“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含义。4、学习本文开头提出论点后,运用对比,逐层深入论证的写法。学习目标孟子:名轲,字子舆。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被推尊为“亚圣”。孟子生活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十分痛苦的年代。面对这样一个社会,孟子提出了“民贵君轻”的主张,呼吁各国重视人民的作用;强烈反对不义战争,宣扬“仁政”、“王道”,并将这一希望寄托在统治阶级发“仁心”上。作者简介《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

2、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共七篇,是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等合著的。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作品简介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写作背景本文是一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解题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得道多助,失道寡

3、助施行仁政少[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郭:外城。环,围。而,表转折,却。之:的。夫,句首发语词。是:这。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译文](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

4、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城墙。池:护城河。委:放弃。去:离开。米粟:指粮食。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胄。[译文]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固国:巩固国防。以:凭,靠。威:震摄。之:动词,到。至,极点。之:他

5、,代词。域:限制。顺,归顺,服从。故,所以。畔,通“叛”,背叛。[译文]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整体感知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第一部分(l~4句)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在决定战争胜负中作用大小不同。第一层(1句

6、):总论。摆出观点,提挚全文。第二层(2~3句):从进攻一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第三层(4句):从防御一方的失利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二部分(5~9句)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合作探究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本文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论据一: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论据二: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守一方而言)得出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

7、国)举例论证对比论证3、本文的论证方式有什么特点?本文先摆出观点,用概括性很强的战例加以证明,然后从理论上进行论证,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一论断,阐明了“人和”的实质。最后以得“人和”的君子“战必胜矣”作结,突出地说明“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最主要的条件。本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文中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小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攻方失利天时不如地利守方失利地利不如人和

8、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仁政”举例道理域民固国威天下战争治国板书设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