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桥工程技术总结.doc

高架桥工程技术总结.doc

ID:52181845

大小:6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4

高架桥工程技术总结.doc_第1页
高架桥工程技术总结.doc_第2页
高架桥工程技术总结.doc_第3页
高架桥工程技术总结.doc_第4页
高架桥工程技术总结.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架桥工程技术总结.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为满足龙岩大道高架桥设计及今后道路施工需要,由我队承担龙岩大道高架桥测绘工程,我队于2010年6月26日进场开始进行控制测量,经过努力,现已结束该测绘工程。本工程共投入工作组4个,工程路线总长为2.3kmo为便于更好地利用好此次测绘成果,特对本工程作技术总结如下。1测区概况1.1测区位置龙岩大道高架桥工程横跨龙津河两岸,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主干路II级,道路红线宽度为78m,其工程范围南起西陂路交叉口(道路里程编号为K0+000,坐标:X-75913.605,Y-501443.400),北至爱亭路交叉口(道路里程编号为K2+300,坐标:X-7

2、8217.650,Y-501496.112),道路全长2300m,其中K0+179.034〜K2+100.41为高架桥段。龙岩大道高架桥设计路段分别与已建成的西陂路、登高西路、人民路、龙厦铁路(含在建铁路)、罗龙东路、双洋路、爱亭路相交,另与规划设计中的规划一路、规划二路、规划三路、规划四路以及设计5-9米的规划路相交。1.2完成工程测量任务情况项目完成工作量备注控制E级GPS控制8.5个新测7个点测量四等水准测量3.703km7个点地形测图(1:500比例尺)0.285km2施测宽度为119米中线测量3.015km含已有道路交叉口纵断而测量

3、2.305km横断而测量14.02km含散点测量跨河测量0.191km3条井盖测量530个2技术依据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fT18314・2001);2.2《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RTK)测量技术规范》2.2《城市测量规范》(CJJ8—99);2.3《工程测量规范》(GB526-2007);2.4G: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ZT7929—1995);2.5《[: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2.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

4、7根据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写的《龙岩大道高架桥工程技术方案书》。3坐标系统3.1平面坐标系统本工程平而坐标系统属“1954北京坐标系”,中央子午线117。,3°分带。3.2高程系统本工程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4已有控制成果、成图资料4.1平面控制资料龙岩城区原已布设的C、D级GPS控制点龙岩大道(17)、地矿大厦(11)、农科所(28),经现场踏勘点位标石完好,可作为平面控制网的起算点及施测控制点。该成果属“1954西安坐标系”。4.2高程控制资料龙岩城区已有的三等水准高程点龙腾北路(C05),经现场踏勘,标

5、石保存完好,可作为测区高程起算点及施测控制点。该成果高程系统属1985国家高程基准。4.3其它资料近年来本单位及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的1:500地形图、委托方提供的道路设计数据与图件等资料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工作底图。5平面与高程系统;本工程所有产品均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该坐标系采用克拉索夫斯基参考椭球体,平而投影为中央子午线东经117。的3。带高斯一克吕格投影,投影而高程为0米。平面坐标表示X(N)坐标省略千公里和百公里数字。本工程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6控制测量6.1平面控制测量本工程首级平面控制根据要求布设E级静态GP

6、S点。利用已知的四等GPS点龙岩大道、地矿大厦、农科所沿规划道路两侧进行布设E级GPS网,本次共布设E级GPS点7个,其中利用旧点4个,所有E级GPS点均有通视方向。所有GPS点均满足GPS数据接收条件和点位长期保存的要求。6.1.1E级GPS控制点的命名、编号与埋设(1)新埋设的E级GPS点点号编号格式为LG01、LG02、LG03。(2)为避免重复埋石,防止使用错课,测区内已有的埋石标志尽量利用,本次利用旧点的E级GPS点共4个,其点号编号保持原号,分别为C05、D42、D46、NI119。LG01(3)点位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埋设永久性

7、标志,并兼顾水准连测的实用性。新埋设的E级GPS点标志的样式如下图:2010.06正面图Ti侧面图6.1.2E级GPS观测(1)GPS观测采用南方单频GPS与中纬GPS双频接收机共八台套同步观测,标称精度为平而土(5mm+lppm),高程土(10mni+2ppni)。(2)GPS观测按静态定位模式观测,为确保精度,E级GPS网采用边连式构网。E级GPS网观测路线严格按照工作计划进行,观测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同步环观测时间均大于50分钟,卫星高度角大于15°,几何精度因子PD0P小于7,观测时段数大于1.6,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6.1.

8、3GPS数据后处理及平差计算(1)外业观测完成后,及时进行数据处理。基线解算及平差计算利用南方GPS后处理软件进行。(2)GPS网平差计算:在WGS-84坐标系中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