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项申请)干电池制造设备投资建设项目计划书.doc

(立项申请)干电池制造设备投资建设项目计划书.doc

ID:52182742

大小:169.50 KB

页数:37页

时间:2020-03-24

(立项申请)干电池制造设备投资建设项目计划书.doc_第1页
(立项申请)干电池制造设备投资建设项目计划书.doc_第2页
(立项申请)干电池制造设备投资建设项目计划书.doc_第3页
(立项申请)干电池制造设备投资建设项目计划书.doc_第4页
(立项申请)干电池制造设备投资建设项目计划书.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立项申请)干电池制造设备投资建设项目计划书.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干电池制造设备投资建设项目计划书摘要说明一该干电池制造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8216.1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249.1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06%;流动资金1967.0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94%o达产年营业收入1399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0779.31万元,税金及附加138.70万元,利润总额3210.69万元,利税总额3792.24万元,税后净利润2408.02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1384.2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39.08%,投资利税率46.16%,投资回报率29.31%,全

2、部投资回收期4.91年,提供就业职位280个。报告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有关部门的行业发展规划以及项目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按照项目的建设要求,对项目的实施在技术、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行研究论证;本报告通过对项目进行技术化和经济化比较和分析,阐述投资项目的市场必要性、技术可行性与经济合理性。基本信息、背景及必要性研究分析、产业研究分析、建设规划、项目选址规划、工程设计方案、工艺说明、项目环境影响分析、项目安全卫生、项目风险性分析、项目节能评估、实施安排方案、项目投资

3、估算、经营效益分析、评价结论等。第一章背景及必要性研究分析一、项目建设背景1、未来中国制造业结构升级,关键在于创新驱动模式的建立。英国官方智囊国家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乔纳森?博特斯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后,发达经济体普遍开始重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未来,中国制造业部门尤其是东部地区在沿产业链条上移过程中将面临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实现真正的创新驱动是不二选择。长期关注中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的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傅晓岚教授表示,中国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长期在研发、教育等领域

4、维持了高额投入。当前《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提出和细节办法的快速出台,更直接体现了政府提升制造业部门创新能力的决心和信心。就中国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前景,傅晓岚认为,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外部环境较以往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而且明显体现在政府创新激励机制上。目前,在推动创新发展中,已经摆脱了以往政府和市场'‘两分法"的定位。政府在强调市场在资源分配重要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在前端创新、人才培养领域的作用。在激励机制方面,创新人才的管理评估机制及创新资源的分配机制也已经搭建了更为清晰且科学的框架。

5、未来,政府在维持基础教育和前端创新投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善和梳理自主创新政策框架细节、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创新学科学研究等方式,提升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能力和效果。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林建国教授着重关注“走出去"战略对企业创新发展的带动作用。林建国表示,国际知名制造业企业几乎没有一家是“闭门造车”的,通过科研合作等方式广泛吸收各国先进技术,是世界级制造业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开始“走出去”,激烈的国际竞争压力必然会促使其加大科研创新投入;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企业也开始重视与海

6、外研究机构合作,更为充分和深入的科研创新合作将有助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优势。2、组织实施《中国制造2025》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中央、地方、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金融机构等多方广泛参与、共同努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充分汇集社会各方资源,扎扎实实把《中国制造2025》组织实施好,加快把战略规划转变为年度计划,把年度计划落到实际行动,把实际行动转化为实在的发展成果。3、投资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项目承办单位技术水平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高,

7、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有机结合;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把有限的科技资源集中到事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集中到事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为此,投资项目建设有利于发挥导向、牵引、辐射和带动作用,延伸相关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增强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二、必要性分析1、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和创新能力,更好满足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更好满足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

8、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更好满足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断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2、总书记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总书记关于产能过剩问题的论述是其产业发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