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区公共建筑论文绿色节能建筑论文

重庆地区公共建筑论文绿色节能建筑论文

ID:5219434

大小:3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06

重庆地区公共建筑论文绿色节能建筑论文_第1页
重庆地区公共建筑论文绿色节能建筑论文_第2页
重庆地区公共建筑论文绿色节能建筑论文_第3页
重庆地区公共建筑论文绿色节能建筑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重庆地区公共建筑论文绿色节能建筑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庆地区公共建筑论文绿色节能建筑论文摘要:建筑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能力开设课程、达到教育水平的学校和老师也也占少数,自身的学习以及外来成功经验的获取,尚需一段长时间的过程。引言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自十九世纪以来,人类工业化的进程及科技的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城镇化水平大幅度的提高,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同时,建筑的作用从以前的遮风避雨也进入了多方元化的需求:美观、适用、节能。资源的匮乏已日趋明显,这也使得城市的发展建设进入了瓶颈期,人类对自然的肆意索取造成现有的自然危机:臭氧层空洞、酸雨污染、石油危机、土地沙化。因此,从传统模式下的野蛮发展,人类正在寻找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平

2、衡发展的方法:“可持续发展”。一种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绿色节能建筑正油然而生。一、绿色节能建筑概念与背景绿色节能建筑,又称为节能环保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等。从使用者健康舒适、高效清洁、和谐优美等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少,运行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少程度。[1]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了生态建筑的新理念以来,绿色节能建筑从概念到绿色节能建筑标准的实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伊始,相续颁布了若干相关纲要、导

3、则和法规,大力推动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2007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出台了《绿色节能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和《绿色节能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完善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节能建筑评价体系。直至2013年1月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节能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提出"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节能建筑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镇新建建筑达到绿色节能建筑标准要求。这都标志我国正在发展大力推广绿色节能建筑。二、重庆绿色节能建筑发展背景为符合国家城市发展要求,紧跟全国绿色节能建筑的步伐,重庆市于2002前后,先后出台相关建筑节能标准:2

4、002年7月,DB50/5024-2002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强制性标准);2006年9月,DBJ50-052-200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强制性标准);2008年1月,DBJ50-071-2007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强制性标准)。在各项标准积极出台与落实的同时,国家首批重庆市第一个绿色节能建筑示范工程——后勤工程学院绿色节能建筑示范楼项目通过了住建部验收。该项目位于重庆市大学城后勤工程学院新校区西南角,总建筑面积11609平方米,2011年9月投入使用,集住宿、餐饮、教学、办公、会议等一体。采用了自然通风、智能遮阳、墙体自保温、太阳能发电、土壤源热泵、中水回收利用、光导

5、光纤照明、楼宇自动化控制、废弃物回收利用等20余项绿色节能建筑技术措施。[2]2013年重庆市城乡建委发布《重庆市绿色节能建筑行动实施方案(2013-2020年)》,重庆将以新建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材为抓手,全面提升城乡建设领域绿色发展水平。公共建筑约占重庆主城区新修建筑的20%左右。[3]新建公共建家绿色节能建筑评价标准;主城区新建居住建筑和其他区县新建公共建筑自2013年起全国率先执行一星级国家绿色节能建筑评价标准,自2015年起执行一星级国家绿色节能建筑评价标准;到2020年,重庆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一星级国家绿色节能建筑评价标准。鼓励居住建筑和其

6、他区县的公共建筑提前执行一星级绿色节能建筑标准;同时完成400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庆将在全国率先执行一星级绿色节能建筑标准。三、绿色节能建筑发展现状在大力推广绿色节能建筑新规范,颁布新要求的同时。也不难发现现阶段绿色节能建筑所面临的困难:(1).经济发展不均衡,一个绿色节能建筑建设项目,如果是完整的绿色节能建筑体系对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建筑人员素质成本要求很高。然而,现阶段绝大部分地区依然处于建设过程中追求成本压缩,尽管政府在大力的进行推广和要求,通过政策补贴的方式来缓解建设过程的资金压力,但是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实际的资金回报中来,所以未来很长时间内,绿色节能建筑行业还是“项目申

7、报达到部分绿色节能建筑要求”这样的模式。(2).绿色节能建筑科研人员数量太少,绿色节能建筑研究要求有足够规模的设备,如专业的电脑设备、软件、模拟实验室,但全市甚至于全国具有这类条件的单位太少。与此同时,建筑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有能力开设课程、达到教育水平的学校和老师也也占少数,自身的学习以及外来成功经验的获取,尚需一段长时间的过程。无论是教育源头还是绿色节能建筑自身的发展,客观因素始终限制着行业发展,再加上绿色节能建筑不能纸上谈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