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案例分析.doc

借助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案例分析.doc

ID:52210742

大小:6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5

借助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案例分析.doc_第1页
借助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案例分析.doc_第2页
借助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案例分析.doc_第3页
借助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案例分析.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借助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案例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借助课堂观察量表进行案例分析1•背景我县在研究〃教师专业化成长途径的阶段性探索探讨〃课题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听、评课作为促进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审视我们当下的听评课,却乂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评课浮于表面、主观性强,授课教师也有疑议,存有〃我的课堂提问有那么多吗?〃等疑问。究其原因,最关键的因索有两个:一是老师缺少听评课的框架,即我〃依据什么〃听评课?二是听评课的活动很不规范,即〃如何〃听评课?我县中学数学课堂观察组,借助课堂观察量表工具,通过数据统计,真实反映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评

2、课时,用数据说话,更真实、更有依据、更科学。授课教师能够准确发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能明确努力的方向。下面是借助中学数学课堂观察组的六个量表,对八年级数学《函数图像》案例的汇总分析。2.本节课汇总分析评价2.1观察结果客观描述。木节课是温泉县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展示课。教学目标主要有:(1)学会观察、分析函数图像信息;(2)提高识图能力、分析函数图像的能力;(3)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并利用它解决问题。整节课学生倾听率达到93.8%,没有认真倾听的学生占6.2%。学生在合作学习时倾听状况保持稳定,在老师讲解练习题及课堂小结时,学生倾听状况下降。师生

3、语言互动方血,整节课教师说话对学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学习新课环节。这节课师生问答式讲课占时11分钟。教师语言表达23次,其中,提问14次占教师说话总次数的61%;教师提问中2次是无效问题,其中教师提出要求3次,占教师说话总次数的13%;教师表扬学生6次,占教师说话总次数的26%;学生主动回答26次,占学生说话总次数的87%,被动回答问题4次,占学生说话总次数的13%。从提出问题的类型出发去分析,提出问题的5%为记忆性发问,提出问题30%为推理性发问,发散性发问2次;学生回答方式上分析,59%为提问后点名,11%为举手回答,学生上讲

4、台板演、讲解11次;从回答类型分析,33%的问题无回答,17%为机械判断是否,37%为认知记忆性回答,13%为推理性回答,2次创造性回答;从停顿时间分析,60%为适当停顿3-5秒,17%为耐心等待儿秒。2.2推断分析评价。由以上数据可知,首先这是一节我县课改模式下的展示课,本节课学生控制课堂占主导的时间有三十多分钟,而教师讲解补充、安排任务的时间十几分钟。充分的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能将课堂还给学牛,学生的讨论、展示讲解有助于教学日标的达成,这也充分体现出我县课改的特点之一一一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从倾听状态

5、來看,教师设计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学生活动,数据显示本节课学生倾听率较高,学习效果较好。老师在讲解巩固练习与进行课堂小结的时候,学生倾听状况下降,但在合作学习时保持稳定,说明教师的讲解还缺乏吸引力。从师生语言互动方面分析,学生活动以知识展示为主线进行讲解,互动中学生主体体现充分;当学生发生疑问或出现较大分歧时,教师耍求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师生达成共识,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其次,老师对部分学生的激励性语言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本节课的活动设计是以学生展示活动和小组合作探究为主。大多数学牛都能按指令和教师的安排参与

6、活动,学牛.Z间交流与合作较为充分。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或有错误时,教师能及时进行分析和引导。从提问行为来看,教师设计了反映基础知识的问题较为有效,多数发问都比较到位,能突出数学的推理性特点,学生大胆质疑其他学生的冋答,是本节课最为可贵的!本节课开放性问题及创造性问题(发散性问题)较少。教师提出问题后,大部分问题学生自主思考时间3-5秒,较合理。教师较为耐心倾听学生的回答,并及时给予积极、有针对性的评价,师生互动交流较好,但导学案问题设计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思维还没有完全打开。学生阅读教师归纳好的结论,错失了学生观察、对比、分析、概括总结的良

7、好机会。2.3教学建议:(1)根据木节课的前两个教学目标可知,木节课依然在更为深入的研究函数,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构建函数知识的框架,首先,教师对本节课应有一个整体的结构设计,最好先从上节课学过的函数的第一种表达方式解析式过渡到本节课图像法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最示总结函数的这两种表示法,同时可以引出第三种表达方法,以便于建立学生对函数及其三种表达方式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本节课还是要突出对函数的概念的进一步理解,渗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等词句的意义。同时,在教学中应适时点明函数两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毕竟这节课不仅仅再讲图像,而是在讲函数的图像

8、,要站在函数的框架之上去讲函数图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