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支护技术.pdf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支护技术.pdf

ID:52217557

大小:225.14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5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支护技术.pdf_第1页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支护技术.pdf_第2页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支护技术.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支护技术.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第1期能源技术与管理59doi:10.3969Q.issn1672—9943.201201.022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支护技术李鑫,王东,郭卫彬(1.兖矿电铝分公司,山东邹城273500;2.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徐J,J、『221116;3.中煤国际工程集团北京华宇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陕西西安710061)[摘要]采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某矿5采区58上右三片运输平巷在掘进和回采期间巷道围岩的应力场、破坏场、位移场等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通过实践证明了在留巷期间采用加强

2、支护和补强支护措施能够确保沿空留巷成功。[关键词]沿空留巷;数值模拟;锚杆支护;应力分布;补强支护[中图分类号]TD35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_9943(2012)01O593UDEC数值模拟软件对巷道支护形式进行相关分1概述析,最终确定留设巷道的合理支护形式。某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多水平分区石门开3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拓,水平标高分别为一50m、一300m。目前该矿共有4个生产采区,即二采、三采、五采、六采,五采区3.1巷道掘进期间围岩应力及塑性区分布规律位于该矿开采二水平,井下标高一156.83—一190m,巷道掘进时采用

3、沿巷道顶板垂直方向打锚杆工作面走向长度为330m,倾斜长度54~60m,面的支护方式,该支护方式下巷道围岩的垂直、水平积为19800m。区内有2个断层中部所夹的54应力分布如图1、2所示。从图1、2中可知,掘进该层和58层煤适宜大倾角综合机械化开采,赋存稳巷道期间,沿巷道顶板垂直方向打锚杆支护方式定,倾角在40。~50~之间,平均45。,平均走向800m,下的最大垂直和水平应力分别为7-5MPa、5.5MPa,倾向190m。五采区煤层厚度1.6~2.0m,平均厚最大垂直应力主要集中在底板右底角,而最大水度2-3m,五采区58E右三片工作面煤层直

4、接顶为平应力主要集中在巷道底板右底角和右肩砂岩l2.3m厚粉砂岩,其上老顶分别为2_3m中砂岩,层。最小垂直和水平应力分别为1.5MPa、1MPa,底板为17.0m粉砂岩。58三片走向长度两翼共最小垂直应力主要集中在巷道右帮和顶板,最小为840m,工作面长度为68m,工作面顶板岩性为水平应力主要集中在巷道右帮。细砂岩,顶板性质为复合性顶板,有一层伪顶,厚为0.5~1.0m,左部边界为FA断层,右部边界为FA断层,工作面上巷为二片,下巷为三片。2研究内容与目的该矿五采区采用综采,除了解决设备配套及工艺方面的技术难题外,也带来了综采工作面推进速度快

5、造成采掘失衡,工作面接替困难的问题。根据生产计划,58E煤三片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后,由于其开采强度大,推进速度快,据矿井现有的掘进技术与组织,将无法按时准备出四片的回采巷道,不能保证下一工作面的正常接替。为缓解采掘失衡带来的生产压力,决定采用沿空留巷技术把三片工作面的运输平巷保留下来,作为四片工作面的回风平巷l】]。要使得巷道的成功留设,应对巷道支护形式进行合理优化[。本文采用图1垂直应力分布图李鑫,等急倾斜煤层沿空留巷支护技术2012年第1期图2水平应力分布图图4垂直应力分布图巷道掘进时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如图3所示。从图3可知,掘进时巷道

6、围岩塑性区左帮为6.8m,有帮为4.4m,顶达3.4m,底达3.8m;拉断破坏主要集中在巷道左侧和右帮、底板表面。顶底塑性区增大的特点是沿着垂直于岩层的方向增大,而不是垂直于顶底板的方向增大,两帮塑性区增大的特点是沿煤层分布方向增大,而不是垂直于两帮的方向增大。图5水平应力分布图58三片煤层开采后巷道围岩塑性区分布如图6所示。从图6可知,沿巷道顶板垂直方向打锚杆支护方式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左帮为10m,右帮为5.4m,顶达14.3m,底达5.7m;拉断破坏主要集图3巷遭掘进期I司塑性区分布3_2工作面回采期间巷道围岩应力及塑性区分布规律58。.片煤

7、层开采时巷道围岩的垂直应力、水平应力分布图如图4、5所示。从图4、5中可知,在煤层进行开采条件下,沿巷道顶板垂直疗向打锚杆支护方式下最大垂直和水平应力分别为11MPa、7.5MPa,最大垂直啦力丰要集【11巷道顶板左侧,而最大水平应力卞婴集r}1道左f!J!IJ、底板左侧.图658三片煤层开挖后塑性区分布图2012年第1期能源技术与管理61中在巷道左侧、底板和右帮表面处。顶底塑性区增大的特点是沿着垂直于岩层的方向增大,而不是垂直于顶底板的方向增大,两帮塑性区增大的特点是沿煤层分布方向增大,而不是垂直于两帮的方向增大。3.3掘进期间和回采期间的巷

8、道变形特征巷道掘进和58t三片煤层开采后巷道各点位移变形特征如表l所示。表1巷道位移变形量图8巷道补强支护4结论(1)巷道开挖后,原岩应力平衡状态被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