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诊-教学课件.ppt

望诊-教学课件.ppt

ID:52226225

大小:1.76 MB

页数:60页

时间:2020-04-03

望诊-教学课件.ppt_第1页
望诊-教学课件.ppt_第2页
望诊-教学课件.ppt_第3页
望诊-教学课件.ppt_第4页
望诊-教学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望诊-教学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章望诊定义: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状况,测知病情的方法。原理:司外揣内《灵枢·本神篇》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则知所病矣”。朱丹溪云:“欲知其内者,当以观乎外,诊于外者,斯以知其内。盖有诸内者,以形于外”。意义:“望而知之谓之神”《医宗金鉴》,望诊列为四诊之首。内容:(1)全身望诊(神、色、形体、姿态)(2)局部望诊(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3)排泄物(痰涎、呕吐物、大便、小便)(4)小儿指纹第一章望诊注意事项:(1)依照顺序,自然观察,详略得当。(2)光线:充足的

2、自然光或日光灯(3)温度适宜(4)充分暴露受检部位,排除假象。(5)四诊合参第一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定义:是医生在诊察病人时首先对病人的精神、面色、形体、姿态等整体表现进行扼要地观察,以期对病情的寒热虚实和轻重缓急等获得一个总体的印象。一、望神神的概念:广义:即神气,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即神志,人的精神活动,如神志、意识、思维活动。望神之神指广义之神。(一)望神的原理精气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精气的外在表现。第一节全身望诊(二)神的具体表现重点观察两目、神情、气色和体态此外,呼吸、舌象、脉象、皮肤、肌肉

3、等。1.两目:《灵枢•大惑论》曰“目者,心使也”。《望诊遵经》:“神藏于心,栖于两目”。《灵枢•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第一节全身望诊2.色泽:含义:人的周身皮肤(以面部为主)的色泽。3.神情:含义: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4.体态:含义:人的形体动态。第一节全身望诊(三)神气的判断1.得神(有神)含义:得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表现:神志清楚,语言清晰,面色荣润;两目精彩,反应灵敏,动作自如;呼吸平稳,肌肉不削。临床意义:正气充足,精气充盛(健康);正气未伤,精气未衰(病轻)。第一节全身望诊

4、2.失神(无神)含义:失神是精亏神衰或邪盛神乱的重病表现。(1)精亏神衰而失神:表现:精神萎靡(或神识不清),面色无华,语言错乱;两目晦暗,反应迟钝,动作艰难;呼吸气微或喘,肌肉羸瘦。第一节全身望诊临床意义:正气大伤,精气亏虚,机体功能严重衰减,常见于久病、重病。第一节全身望诊失神1失神2失神3(2)邪盛神乱而失神:表现:神昏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卒然昏倒,两手握固,牙关紧急;临床意义:邪气亢盛,热扰神明,邪陷心包;肝风挟痰蒙蔽清窍,闭阻经络;多见于急重病人。第一节全身望诊撮空理线3.假神含义:危重病人出现的精神

5、暂时“好转”的虚假现象。表现: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精神萎靡,精神转佳,两目晦暗目光转亮,神昏不语突然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毫无食欲欲进饮食,面色晦暗无华两颧泛红如妆第一节全身望诊临床意义: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外越,阴阳离绝之候。古人称之为“回光返照”或“残灯复明”。《医宗金鉴》:“病情危重反精神,欲食多言想亲人,回光复明残灯照,危在旦夕死来临”。第一节全身望诊4.神乱含义:精神错乱或神志失常,即精神性疾病。表现及意义:(1)焦虑恐惧:指病人时时恐惧,焦虑不安,心悸气促,不敢独处一室的症状。——心胆气虚,心神

6、失养。见于卑惵、脏躁之人。第一节全身望诊脏躁(2)狂躁不安:指病人狂躁妄动,胡言乱语,少寐多梦,打人骂詈,不避亲疏的症状。——狂病(以狂躁妄动为特点,有痰有火,阳证)(3)淡漠痴呆:指病人表情淡漠,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悲观失望的症状。——癫病(以淡漠痴呆为特征,有痰无火,阴证)——痴呆第一节全身望诊痴呆癫病(4)卒然昏倒:指病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醒后如常的症状。——痫病(肝风挟痰上逆)《医宗金鉴》:“经言癫狂本一病,狂乃阳邪癫是阴。癫疾始发意不乐,甚则神痴语不伦。狂怒凶狂多不卧,目直骂

7、詈不识亲。痫发吐涎昏噤倒,抽搐省后若平人”第一节全身望诊邪盛神乱而失神与神乱的区别:邪盛神乱而失神是全身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最后影响心神,导致神志出现昏迷。神乱是狭义的神志错乱,缓解后可无神乱的表现,一般无昏迷。第一节全身望诊(四)望神的注意事项:1.重视诊察病人时的第一印象,快速、准确地判断2.做到神形合参;3.抓住重要症状和体征;4.注意假神与重病好转、神乱与邪盛神衰而失神的区别。第一节全身望诊二、望色定义:望色,又称“色诊”,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的色泽变化来诊断病情的方法。实际上包括粘膜

8、、分泌物、排泄物的色泽观察,本节重点介绍面色的观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第一节全身望诊(一)望色诊病的原理1.色、泽的意义与关系(1)色:是色调的变化,青、赤、黄、白、黑五种反映血液盛衰和气血运行情况,属血、属阴。(2)泽:是明度的变化,荣润或枯槁。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属气、属阳。对判断病情轻重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