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练习”上下功夫.doc

在“练习”上下功夫.doc

ID:52235007

大小:1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5

在“练习”上下功夫.doc_第1页
在“练习”上下功夫.doc_第2页
在“练习”上下功夫.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在“练习”上下功夫.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淡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讲”与“练”一、问题的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讲”与“练”是教学的两大主要活动过程。多数教师都是通过其活动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困惑的是,同样一节课,同样都采取以“讲解”和“练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手段,有的教师能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好,而有的教师却连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都难以完成。究其原因,其主要原因是教师在教学中没能合理处好“讲”与“练”的关系。我认为,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讲”与“练”,可以有效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个性和身心全面发展,是提高课堂效率,保证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二、原因分析处理不好课堂教学

2、中“讲”与“练”的关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认识的偏差部分教师对学生潜在能力和学习意识的过低估价。认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必须是建立在教师字斟句酌的基点上,只有通过老师“咀嚼”式的讲解,学生头脑中才有知识的印迹,否则学生无法接受。思想支配行动,枯燥地讲解代替了学生操作、思考、表述、解题。久而久之,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意识被抹杀,教师的这种认识和现代教育思想相违背的。有的教师认为教师课堂讲,学生课外练,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是抓紧教学的好体现,应该发扬光大,所以他们不惜挤掉学生的“练习”时间用于自己讲授。特别是毕业班的教师由于时间紧,复习内容多,更是

3、满堂灌。老师讲得口干舌燥,黑板写了一整块。殊不知“讲之功有限”,学生构建新的认识结构、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均离不开自身的练习活动。没有学生的练习活动,单靠老师讲授,充其量只能使学生“懂”而达不到“会”。课堂练习是课堂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它不但能促使学生将学到的新知识巩固应用。而且,通过练习、反馈,还能暴露学生对知识理解、应用上的错误,并能及时调节教师的教学,双管齐下,所以挤掉学生的练习时间是颇不明智的。2、教师的知识、智能水平差有的教师也明确“满堂灌”3造成的弊端,也盼望着能像优秀教师那样展示精湛的课堂艺术,上出高质量的课来,然而,一轮到自己教,总是拉

4、拉杂杂,拖泥带水,含混不清,甚至让学生越听越糊涂。追寻原因,是因为这些教师缺乏教育者最基本的教学素质和教学功底。他们忽视数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头脑没有构建起理论知识结构,缺乏应有的分析能力,把握不准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讲授的语言缺乏准确性、概括性、形象性、启发性、感染力差,造成了学生思想上的混乱。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知识,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很难想象出一个学问贫乏的教师能培养出知识渊博的学生。3、教师思想懒惰,不愿在“练习”上下功夫有些

5、教师既注重给学生讲,也让学生在课堂上练,却不愿在“怎样练才效率高”上下功夫,具体表现在:(1)照搬例题,依样画葫,不善于引导一题多变,一题多解;(2)拼命赶进度,练习题量不足。我们不提倡搞题海战术,而适度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俗语说:“熟能生巧”。学生练习少了,怎能生“巧”?从另一个角度看,练习量达不到,也违反了信息接收原理与学生的知识规律。从学生的认知规律看,学生获取知识,行成技能与构建新的认知结构,要由浅入深,要有适度的反复和强化,这就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通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练习才能可能从量变到质变,从知识的积累转化为技能的形成。因此,赶进度,草率

6、练习是不可取的。4课堂教学结构不佳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是指一堂课的组成部分和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以及时间的分配。不同教学任务,他们的结构不可能相同,就是既有相同教学任务的课的结构也不一定都相同。现实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针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设计出适合于自己的课堂教学结构,而照搬教案设计的教学模式。由于课堂教学结构不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无法保证各个环节的实施时间,往往待先新授完后,尝试练习却落了空,造成学生课堂学习效果无法检验,学习效果差。三、对策研究为了正确处理好课堂中“讲”与“练”的关系,确保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认真研究对策,笔者提出以下几条对

7、策供教师研究探讨。1、树立新的教学思想赠人以鱼,仅供于食;授人以渔,终生享用。一节好的数学课决不是知识的简单传授。“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方向、广度和深度。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一般经历着“意向——感知——表象——思维——练习——应用——评价”与反馈一系列过程,其中意向、感知、表象、思维也就是师生共同“讲”的过程,属于理解知识范畴;练习巩固,应用、评价、反馈的即“练”3的过程,属掌握知识范畴,当学生对一个概念建立起表象,并通过思维发现规律,抽象概括出知识规律的时候,也就说明了学生对这一知识规律

8、有所理解,但学生是否真的掌握了概括的规律,就还需要多次反复的练习巩固知识,并通过从不同渠道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