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doc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doc

ID:52243330

大小:13.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5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doc_第1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doc_第2页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小学语文教学,应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培养他们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一不凝聚着作者的爱憎,深蕴着作者的感情。这些文章,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悲壮的美感。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把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一、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所谓触景生情,人的情感总是在一

2、定的情境中发生的。教材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有它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以及它所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在学生正要接触作品时,教师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在饱含激情状态下进入地学习。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几句导语,一首歌,一幅画或一段视频等等。如在教学〈〈黄山奇松〉〉时,为了让学生对黄山有一个直观、全面、形象的认识,在开始上课时,我播放了黄山的一段视频为导入。当黄山的壮丽景象出现在学生们面前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这神奇壮观的自然景观所震撼,拥抱大自然的情感油然而生。由此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近课文,走近黄山,激发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

3、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二、深入品析文本,引导体味情感在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的激发后,教师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中,将知识内化为学生自主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情感是深深地渗透在文章中的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之中的。在品赏词句教学时,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句,讲清深层内涵和蕴意,让学生“披文人情”,体会文章的“味”,与作者感情共鸣。三、感情朗读课文,引领体会情感朗读是表达情感的途径,情感的表达是朗读的前提,因此说“三分诗,七分读”。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只有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体会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产生共鸣,内化成自己的

4、情感。因此,课堂上老师不能停留于对文章被“字词句”图解,寡然乏味,而要多一点感情指导,只要通过教师范读和学生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就能体会文章的意境美,以及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四、拓展延伸阅读,加深体验情感语文学习没有捷径可走,仅凭课本中的百十篇范文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感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是杯水车薪。阅读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佳作,许多课文给学生留下了言已尽而意未尽的“绕梁余音”。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不能只局限于课文,应当在完成课文的教学目标后,引导学生冲破课文界限,适当将思维引向文外空间,向横向拓展或纵向延伸,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视野,进而有

5、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总之,语文课是一片情感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积极探索更具创新性的教育方法与手段,深入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全面增强语文情感教育的魅力。丰富学生的人格素养,健全学生各种情感的必备要素,以使学生获得身心健康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