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镇中段矿化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及剥蚀程度研究.pdf

宁镇中段矿化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及剥蚀程度研究.pdf

ID:52243817

大小:2.21 M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25

宁镇中段矿化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及剥蚀程度研究.pdf_第1页
宁镇中段矿化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及剥蚀程度研究.pdf_第2页
宁镇中段矿化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及剥蚀程度研究.pdf_第3页
宁镇中段矿化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及剥蚀程度研究.pdf_第4页
宁镇中段矿化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及剥蚀程度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宁镇中段矿化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及剥蚀程度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41—148.2013地质学刊第37卷第1期doi:10.3969/j.issn.1674—3636.2013.01.4l宁镇中段矿化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及剥蚀程度研究杨悸赞1’2,刘理湘2(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93;2.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江苏南京210007)摘要:判别岩体侵位深度对找矿富有指导意义,查明岩体剥蚀程度是评价斑岩铜矿找矿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运用岩体“盖层”厚度恢复法、成岩温度与压力计算法、蚀变矿化分带判别法、岩体的顶垂体、捕虏体、析离体及岩脉发育状况判别法,以及岩石的结构、构造和矿物结构形态判别法,

2、综合研究了宁镇中段主要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和剥蚀程度,结果表明宁镇中段侵入体总体上具有由西向东、由南向北剥蚀程度逐渐加深的特点。关键词:斑岩体;侵位深度;剥蚀程度;结晶系数;宁镇中段;江苏中图分类号:P588.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636(2013)01—0041—08O引言斑岩铜矿的成矿作用与斑岩体的侵位具有密切的时空与成因联系。斑岩铜矿的形成主要与浅成、超浅成的中酸性斑岩体关系密切,而成矿元素又在一定侵入体内具垂向分带性,受一定的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制约而赋集成矿。因此,研究和判别岩体侵位深度对找矿富有指导意义。另一方面,各斑岩

3、铜矿床形成的深度及部位不一,且每个矿床又有一定的垂向分带性。由于受到不同程度的剥蚀,使矿床埋藏深度发生变化,有的暴露于地表或近地表,有的则全部被剥蚀,有的未出露而且保留在深部,不同岩体的不同剥蚀程度,将直接影响矿体的形态和保留程度(朱训等,1983)。因此,剥蚀程度是评价斑岩铜矿找矿前景的重要因素之一。笔者运用多种方法,对宁镇中段矿化斑岩体的侵位深度及剥蚀程度进行了综合研究。1区域地质概况宁镇地区处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褶束带扬子坳陷的北东地段(黄崇轲等,2001),属淮阳山字型东翼反射弧。本区早中生代以前的准地台,沉积了一套稳定型沉积建造,主要由浅海

4、相、海陆交互相和陆相的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组成。其间的几次不同规模和级别的升降运动,表现为沉积旋遛和地层间的平行不整合一整合接触关系,并形成隆起和沉降(坳陷),岩浆活动微弱。中三叠世开始,受太平洋板块运动的影响,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拼合,产生陆内俯冲。强烈的造山作用,使浅部大陆壳变形。在“印支运动”期,受南北向挤压应力作用,产生了一系列东西向的3个背斜和2个向斜,即“三背二向”褶皱构造。相伴随的有纵向和横向2组断裂构造发育。到“燕山运动”期,由于持续受南北向挤压作用,使区内已有的“三背二向”褶皱构造紧闭,局部形成倒转紧闭褶皱。纵向和横向断裂进一步发展,

5、形成逆冲一逆掩断裂和张扭性断裂。并产生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和火山活动,岩浆性质由中性向酸偏碱性演化,形成了钙碱性岩体。侵人岩与火山岩的同源同期多相分异,构成了本区系列杂岩体的分布。根据岩浆岩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大致以方山一小丹阳断裂和茅山断裂为界,将宁镇地区岩浆岩划分为西(紫金山地区)、中(汤山一镇江)、东(镇江一谏壁)3个岩区,侵入岩自西向东,时间渐新并沿酸性方向演变(马桂琴,1990)。宁镇中段大部分为中酸性岩体,大多数为I型花岗岩,一部分属A型花岗岩,少部分属S型花岗岩(陈小华,2004)。宁镇中段的岩体,按控岩构收稿日期:2

6、012—06—27;修回日期:2012—07—22;编辑:侯鹏飞作者简介:杨悸炎(1964一),男,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地质勘查科研工作,E.mail:tht846082@sohu.com42地质学刊2013年3月造和岩体的空间分布,可划分为:汤山岩体、美人山岩体、伏牛山岩体、安基山岩体、韩墅岩体(包括盘龙岗、洪水宕、王庄、马虎山、猴子石、团山等)、新桥岩体、连山一宝华山岩体、丁靶岗岩体、石马岩体、高资一下蜀岩体和雷巷岩体共11个岩体(图1)。岩浆岩形成时代主要为燕山晚期,岩浆活动可分早、晚2期,4次侵入。团l固2固3圃4圆5圆6圈7圈8圃9

7、回10团ll田12豳13团14巨羽15巨刁16团17臣刁18园19国20回2l团22回23囤24图1宁镇中段构造格架及主要岩体分布图(据汪京修改,1977)1一蒋王庙岩体:闪长岩;2.伏牛山岩体:斑状石英闪长岩;3-铜山岩体:石英闪长岩;4-洪水宕岩体:斑状花岗闪长岩;5一安基山岩体:花岗闪长斑岩;6-西银坑岩体:二长花岗斑岩;7.石头岗岩体:石英二长斑岩;8.麒麟门岩体:石英二长斑岩;9.下蜀岩体:二长花岗岩;10-镇江岩体:石英二长岩;11一雷巷岩体:花岗细晶岩;12-砂石岗岩体:斑状花岗岩;13一古生代背斜;14.古生代倒转背斜;15-中生代背

8、斜;16-中生代向斜;17一长江断裂、天东断裂;18.上溧断裂;19.断裂;20-岩体;2l-黄铁矿点;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