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琴溪地区土壤硒元素有效性及开发研究.pdf

安徽琴溪地区土壤硒元素有效性及开发研究.pdf

ID:52243922

大小:966.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5

安徽琴溪地区土壤硒元素有效性及开发研究.pdf_第1页
安徽琴溪地区土壤硒元素有效性及开发研究.pdf_第2页
安徽琴溪地区土壤硒元素有效性及开发研究.pdf_第3页
安徽琴溪地区土壤硒元素有效性及开发研究.pdf_第4页
安徽琴溪地区土壤硒元素有效性及开发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安徽琴溪地区土壤硒元素有效性及开发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5卷第1期资源调查与环境Vo1.35No.12014年3月ResourcesSurveyandEnvironmentMar.2Ol4文章编号:1671—4814(2014)01—067—06安徽琴溪地区土壤硒元素有效性及开发研究陶春军,贾十军,梁红霞,邢润华,陈永宁,陈富荣(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合肥230001)摘要:富硒土壤资源日益引起重视,但如何界定富硒土壤没有统一标准。本文选取安徽琴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安徽省富硒土壤分级标准,系统研究琴溪地区农业可耕地土壤及其植物中硒含量,这为琴溪地区富硒产品开发的定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并对当地富硒产品的开发提出可行性

2、建议。关键词:富硒土壤;有效性;开发;琴溪地区;安徽中图分类号:P642.13文献标识码:A在适度范围内,硒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微量营养盐类风化物母质为主,其次为碎屑岩类风化物母质。元素,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和防御机能有重要影响,可土壤类型主要以红壤、水稻土为主。提高动物体免疫功能和束4激蛋白及抗体的产生,增2材料与方法强免疫力。近年来富硒农产品受到追捧,提高了富硒农产品的附加值[1]。如何根据土壤硒元素含量2.1样品采集与分析界定富硒土壤,目前我国没有统一标准,本文基于安在工作区范围内布置面积性土壤测量工作,采徽省地方性富硒土壤分级标准对琴溪地区硒元素迁样点密度为10点/k

3、m。,采样网度500×2O0m,采移转化规律及开发研究进行探讨,以期为地方经济样深度为O~20cm,定点位置周围多点采集3~5及富硒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个子样组合为一个土壤样品,样品重量大于500g,共采样2364件。1研究区概况在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富硒土壤研究区位于泾县北东,行政区划涉及晏公堂、琴分布范围及农作物种类分别采集植物样品及其根系溪桥、蔡村、孤峰、赤滩、昌桥等乡镇。地理坐标:东土壤。在优先考虑植物样品代表性的基础上,采用经118。1925一ll8。3516;北纬30。3408一对角线法或五点梅花法选取4~5个样点,四周距地3O。4625(图1

4、)。琴溪调查区位于皖南低山区,地边1m以上,每个样点取50cm×(播幅+株距)cm形起伏剧烈。调查区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地样方一个,采集其可食部分,然后组合成一个样品。带,水热条件优越,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农作物为共采样植物样品26件,包括水稻4件、蔬菜14件、一年两熟,年降水量多在1200~1400mm之间,平茶叶5件和玉米3件,其配套根系土壤26件。原区适宜农业作物种植,丘陵区适宜茶、竹以及其他面积性土壤样分析指标为;硒、镉、铅、砷、铜、经济林木生长。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锌、钼、氮、磷、钾、硼、有机质和pH值。根系土分析21010—2007,调查区内土地

5、利用现状比较单一,主要指标为:硒、镉、铅、砷、铜、锌和钼全量,硒元素有效以林地为主,其次为耕地。区内交通条件较好,为富量及pH值。植物样分析指标为:硒、镉、铅、砷、铜、硒土壤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区地质锌和钼全量。背景以志留纪~二叠纪地层为主,局部为第四纪河本次样品分析工作由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流冲、洪积形成的亚粘土、亚砂土。成土母质以碳酸监督检测中心承担,采用国家标准物质(GBW系*收稿日期:2013—06—03改回日期:2013—07—11责任编辑:汪建宁蒸金项磊:全园土壤现状调查及污染防治专项(基GZTR01—02)、安徽省地勘专项基金(编号:200

6、8—1o)和“安徽省生态农业地质调查评价方法技术研究与应用”创新团队资助。第一作者简介:陶春军,1982年生,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地球化学应用及研究工作。Email:t~9903@sina.corn。70资源调查与环境表4土壤全量硒、有效硒与其他元素相关系数表Table4Correlationcoeffjcientsofthetotalseleniumandavailableseleniumwithothereffectiveelementsinsoil机质亦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说明土壤全量硒与重3.3硒元素生物有效性评价金属相伴生,是富硒土壤开发的不利因素。依据土根

7、据国家富硒稻谷标准[1,区内采集的4件精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一l995),综合评价显示区米样品及对应的根系土硒含量均达到了富硒稻米和内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以一、二级土壤为主,影响土壤富硒土壤标准,在富硒土壤区内取得的4件精米中环境质量元素主要为Cd、As,其中Cd和As三级及硒含量分别为0.08×10、0.10×10一、0.13×超三级土壤面积分别占到全区面积的24.9和1O和0.24×10~,反映出研究区土壤内具有生产6.15,且二者较差土壤分布空问上具有一致性,多富硒稻米的潜力。与泥盆纪一石炭纪、二叠纪地层对应,该类地层为硒采集生物样品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