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画像石墓与阴阳五行.pdf

汉代画像石墓与阴阳五行.pdf

ID:52248666

大小:104.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5

汉代画像石墓与阴阳五行.pdf_第1页
汉代画像石墓与阴阳五行.pdf_第2页
汉代画像石墓与阴阳五行.pdf_第3页
汉代画像石墓与阴阳五行.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汉代画像石墓与阴阳五行.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汉代画像石墓与阴阳五行PortraitstonetombinHanDynastyandyin-yangandfiveelements□卜友常(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摘要]“厚葬风俗说”、“宗法制度说”等,都不能揭示汉代画像石墓兴起的真正根源。通过考察中国古代石文化可以发现,石负载着思想信仰,常被当做天地神的代理象征而被作为崇拜的对象;汉代阴阳五行盛行,人们普遍认为石具有“阴性”,有利于升仙,于是画像石墓在汉代流行起来。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石墓之兴起是由于汉代人对阴阳五行中的石(金)形成了特殊认识

2、并进行了思想演绎的结果。[关键词]汉代画像石墓;阴阳五行;石文化[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3729(2010)06-0048-04西方近代艺术史之父约翰·约阿辛·温克尔帝刘彻在位时期,经过汉初80年的经济恢复和曼首开把考古学方法运用于艺术史研究之先河,发展,“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1](P1135)不仅解决了古希腊艺术史上的一个个重大课题,可校”,经济繁荣,国泰民安,具有祖先崇拜也为我们研究艺术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在传统的华夏民族此时又兴起了厚葬的风俗。已发中国,对于汉代画像石的研究方兴未艾,所用方掘的精

3、美华贵的黄肠题凑墓为汉代的诸侯王之法亦有多种,如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沃尔夫林墓葬,随葬品达数千件之多的长沙马王堆汉墓的的风格学以及图像学与文献史料相结合的方法主人是长沙国的丞相。上行下效,从京师贵戚至等。本文拟采用温克尔曼的艺术史研究方法来探地方富豪亦纷纷厚葬。可是这一时期的厚葬习俗讨汉代画像石墓的起源问题,旨在探寻汉代画像出现了很大变化,以前从不见于墓室的画像石此石墓产生的精神因素。时大为兴盛,无论是贵族或富豪,纷纷使用。对于[2](P43)画像石墓出现之原因,学界观点不一。李发林一、汉代画像石墓的研究现状说它的产生源于厚葬。吴曾德也说:“画像石墓是[3

4、](P12)汉代厚葬习俗的直接产物。”而蒋英炬认为那汉代画像石墓一直是被中国美术史界关注[2](P57)是“汉人追求寿如金石”的一种思想观念。萧的重点之一。通过现有的考古材料可以看出,汉亢达等认为汉代画像石墓的起源,“与秦汉时期代画像石墓大致兴起于西汉中期。其时正是汉武我国黄河中下游人多地少、经济发达的地区森林48艺·术·设·计·与·文·化ARTHORIZONSumNo.16资源衰竭所导致的木构棺椁制度的衰废有紧密系在一起,这种信仰在史前中国已经出现。解放[4]的关系”。对此信立祥认为:“汉画像石能在如此前曾在辽东半岛发现了所谓“巨石文化”,这种广阔的地域

5、、如此漫长的时间流行和发展,仅仅“巨石文化”,就是用几块巨石堆积起来用以祭用这些地区经济、文化发达是解释不了的。因为祀。另外在上世纪中期江苏铜山丘湾发现一处祭在汉以后的历史中尽管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得祀遗址,这个遗址有三个时期的文化堆积:下层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画像石也没有重新流行。作为龙山文化,上层为两周文化,中层为殷商文化。为一种历史现象,在汉画石墓流行的背后显然有人祭遗址属于殷商文化层,整个遗址以中部偏西着更为深刻的社会背景,这种社会背景就是两汉的4块巨石为中心围绕而成,4块巨石都是未经[5]时期疯狂推行的厚葬风俗。”王建中认为:“中国加工的天然石块,形

6、状不规则,竖立土中,中心一古代墓葬演变的历史表明,汉代画像石是伴随着块,南北西方各一块,中间的一块最大,略呈方柱[8]封建礼俗和宗法制度之变而变的,它不产生于两形状,考古学者认为这就是殷商时期的“社”。汉之前,也不大量延续于两汉之后,是墓葬发展在中国西南部的侗族中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阶段上的必然产物。尤其是西汉中期墓葬演变的祭坛风俗,即各寨都建有“萨坛”,内无神像,只有历史表明,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和强化,商1块大石头、12块小石头,每逢春节祈丰收、集体周以来奴隶主贵族形成的一套棺椁制度,已不能出行、出兵抗敌等,事前要向“萨坛”祈求,返回还完全适应封建地主阶

7、级葬俗需要,新兴地主阶级要谢坛神,但这12块大小不同的石头究竟代表势必要求改革旧的礼制,以调整丧葬制度方面经什么,各说不一。有学者认为,根据侗族远祖歌[6]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美国著名学者巫《嘎茫莽道时嘉》,那块最大的石头即代表其族神鸿先生对此也有过论述:“石质建筑则属于死者、“萨天巴”,其余12块小石头便代表他的女性后[9]神人和仙人,石材一方面与死亡有关,另一方面代,即史诗所诵唱的另外12位女祖。[7]又与升天有关。”在中国古文献中,也有大量有关石文化的记笔者认为,仅把汉画像石墓流行的社会背景载,根据记载,我们的祖先和神仙都与石有关。简单地归结

8、为“厚葬风俗”是远远不够的,它并没古书中曾有涂山氏“化石生启”的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