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东南盆地2号断层构造转换带及其对砂体分布的控制.pdf

琼东南盆地2号断层构造转换带及其对砂体分布的控制.pdf

ID:52255027

大小:1.86 M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6

琼东南盆地2号断层构造转换带及其对砂体分布的控制.pdf_第1页
琼东南盆地2号断层构造转换带及其对砂体分布的控制.pdf_第2页
琼东南盆地2号断层构造转换带及其对砂体分布的控制.pdf_第3页
琼东南盆地2号断层构造转换带及其对砂体分布的控制.pdf_第4页
琼东南盆地2号断层构造转换带及其对砂体分布的控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琼东南盆地2号断层构造转换带及其对砂体分布的控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卷(Volume)34,期(Number)3,总(SUM)126页(Pages)308~316,2010,8(August,2010)大地构造与成矿学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琼东南盆地2号断层构造转换带及其对砂体分布的控制林海涛,任建业,雷超,闵慧(1.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2.中国地质大学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3.教育部含油气盆地构造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断陷盆地内构造转换带的有效识别对确定物源方向和扇体的发育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

2、典型地震资料追踪、解释、闭合和钻井岩芯资料分析,通过应用断层活动性定量分析、以及古地貌恢复等技术,揭示了琼东南盆地2号断裂陵水一松南段发育~接近式构造转换带。转换带位置在剖面上表现为一系列堑垒结构低凸起;断层定量分析位移一距离曲线上表现为断层活动性微弱;古地貌上表现为一个分隔陵水凹陷和松南凹陷的NW向脊状凸起等特征。构造一地层分析表明,该转换带对陵水组陆相碎屑砂体具有非常显著的控制作用,砂体是沿着转换脊部位向两侧运移的,其下部毗邻的始新统、崖城组是重要的烃源岩层,垂向发育的断裂又组成了良好的油气垂向运移的运输通道,因此是寻找有利油气藏

3、的关键部位。关键词:琼东南盆地;构造转换带;2号断裂带;古地貌;砂体分布中图分类号:P5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1552(2叭0)03—0308—09业,2004;闫宝义等,2008;周心怀等,2008;余一欣0引言等,2009)。并且与转换带相关的石油勘探与开发转换带的概念最早来自于挤压区的构造研究,也有了一定的突破(王风华和李荣权,2006;周心怀由Dahlstrom(1970)在研究挤压区的逆冲推覆构造等,2008;闫宝义等,2008)。随着对转换带的深入了中提出的,一条主逆冲断层沿走向断距变小的同解和研究(Sol

4、ivaandBenedicto,2004;Andersand时,通过分支断层或褶皱等过渡或者转换到另一条Schlische,1994;陈发景,2003;陈昭年等,2005;刘主逆冲断层,Dahlstrom把这种首尾主逆冲断层之问德来等,1994;刘剑平等,2000),转换带的成因及特的构造带称为转换带。1980年代以来,诸多学者征已被大家所广泛的认知:在引张作用力的背景下,(Gibbs,1990;Rosendahl,1987;ScottandRosen—变形首先沿着应力集中区及地壳薄弱带发生脆性伸dahl,1989;Morleyeta

5、1.,1990;FauldsandVarga,展。由于引张应力或变形地壳物质组成的不均一性,1998)在研究东非裂谷等伸展盆地时引入了转换带地壳中张应力集中区及地壳薄弱带会不连续分布,可的概念,用以解释伸展盆地沿走向上的构造变化。能表现为侧列式或受早期雁列节理影响而表现为雁近年来国内的学者针对渤海湾盆地、松辽盆地、列式。当一伸展断层与另一伸展断层发生接近或者东营凹陷等,也展开了对转换带的系统研究(胡望叠覆时,为保持伸展平衡,将出现断层之间的应力传水和王燮培,1994;刘德来等,1994;孙向阳和任建递,实现伸展位移转换,其过渡部分即为

6、转换带。收稿日期:2009—12—01;改回日期:2010—03—17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号:2008ZX05023-004-06);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号:2007CB41170502);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导师课题(20070491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0672089)。第一作者简介:林海涛(1984一),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盆地分析方面的工作。Email:lhtwuhan@126.con第3期林海涛等:琼东南盆地2号断层构造转换带及其对砂体分布的控制309琼东南盆地发育于南

7、海北部大陆边缘,近些年2号断裂陵水一松南段构造转换带特征,并探讨了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谢文彦等,2007,其对砂体分布的控制样式及其作用。2009;于俊峰和段如泰,2008;蔡周荣等,2008;吕宝凤和袁亚娟,2008;袁玉松等,2008;李绪宣等,2006;1区域地质概况魏魁生等,2001;易平等,2004;张启明和郝芳,1997;琼东南盆地位于海南岛东南、西沙群岛以北的吴世敏等,2001)。关于琼东南盆地转换带构造前海域中,面积约4.5×104km。盆地东与珠江口盆人已提及,陶维祥等(2000)对琼东南盆地局部的转地相邻,

8、西以I号断层为界与莺歌海盆地分隔,南换带构造做过相应的论述。与永乐隆起相接,北临海南岛,总体上呈NE延伸,笔者在琼东南盆地最新的二维地震资料精细解是在前第三系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新生代陆缘拉张型释的基础上,通过断层定量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