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40 面对苦难 第四十课 面对苦难.doc

大学语文40 面对苦难 第四十课 面对苦难.doc

ID:52298334

大小:7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6

大学语文40 面对苦难 第四十课 面对苦难.doc_第1页
大学语文40 面对苦难 第四十课 面对苦难.doc_第2页
大学语文40 面对苦难 第四十课 面对苦难.doc_第3页
大学语文40 面对苦难 第四十课 面对苦难.doc_第4页
大学语文40 面对苦难 第四十课 面对苦难.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40 面对苦难 第四十课 面对苦难.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案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次时数课型新授课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面对苦难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一、了解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不可避免的遇到种种的苦难。既然苦难和人生如影相随,那么,就必须对苦难本身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二、把握本文用深邃的哲理思考与充满诗意的语言,分析苦难对于我们感知幸福、思考人生和提升人格的正面价值,启发人们在桌面人生中的苦难、挫折、不幸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健康的人格,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苦难,在苦难中真正领悟到生活与生命的真实意义。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难点:把握本文的写作

2、特色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教具:PPT课件图片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面对苦难第一部分:论述人生中“苦难”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第二部分:主要思考苦难的价值。第三部分:提出“以尊严的方式承受苦难”的中心论点,并加以论述。作业: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后记(经验、不足):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示一、

3、导入新课苦难是人格的试金石,面对苦难的态度最能表明一个人是否具有内在的尊严。不论遭受怎样的苦难,只要他始终警觉,并勉励自己以一种坚忍高贵的态度承受苦难,他就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有效地提高着自己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周国平的《面对苦难》,让我们每个人都学会坦然的面对苦难。二、板书课题面对苦难(一)关于作者周国平,男,1945年生于上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曾就读于上海市紫金小学、上海中学。1967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到湖南农场劳动一年半,然后分配到广西资源县工作。1978年考进中国社会科学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

4、1年毕业,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周国平既是一个学者,也是一个散文家。他出版过著作二十余种。著译过《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人与永恒》、《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等哲学著译。除了哲学著作和翻译,周国平还写作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散文著作主要有:《守望的距离》、《灵魂只能独行》、《风中的纸屑》、《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周国平文集》等。周国平的散文随笔充满了人生的智慧和哲学的魅力,融理性和激情于一体,笔调清新自然,内涵睿智深刻,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二)学习课文1.

5、题解题目是论题(真实性需要证明的命题)。2.朗读课文3.结构层次《面对苦难》是一篇富于精神性的哲理散文。文章分为三部分,分别以三个小标题标出。它的特点不是追求分析论证的层层相扣,而是采用诗一般跳跃的思维,充满哲理意味的句子,以及具象性的阐发来直接点明思考的主题。4.学习文章第一部分(1)作者是如何解释“苦难”的含义的?——所谓苦难,是指那种造成了巨大痛苦的事件和境遇。它包括——①个人不能拒绝的天灾人祸②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挫折③死亡。(2)“苦难”具有什么特点?特点是具有必然性和普遍性。(3)为什么说每个人都应有面对苦难的心理准备?①“总有一天我们的列车

6、会突然翻出轨道。”(比喻)②“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任何人不可心存侥幸。(引用古语)③综观人生,人人都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所以每个人都应有面对苦难的心理准备。(4)作者如何解释幸福与灾祸的关系?提示:一方面,幸福的反面是灾祸,灾祸绝无幸福可言。另一方面,当我们从一个灾祸中脱身出来的时候,我们差不多是幸福的了;大难不死,就是幸福的事。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示(5)为什么幸福的反面不是痛

7、苦?因为“痛苦中可以交织着幸福”;“痛苦的解除未必就是幸福,也可能是无聊。”第一部分:论述人生中“苦难”的必然性和普遍性。第一句便开门见山点明主旨:“人生在世,免不了要遭受苦难”。接下来,便对“苦难”进行定义,并以具体例子加以说明。在这样的基础上,作者进而指出:“如何面对苦难,便是摆在每个人面前的重大人生课题”。因为“人生在世,总会遭受不同程度的苦难,世上并无绝对的幸运儿”。这就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道出了苦难的普遍性。唯其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去面对’去思考。从写作的角度看,这一部分侧重于立论。5.学习文章第二部分(1)作者首先提出了什么问题?他是什么态度

8、?文章首先摆出在苦难问题上的误区:“人们往往把苦难看作人生中纯粹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