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近体诗格律常识及其指导功能.pdf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近体诗格律常识及其指导功能.pdf

ID:52312048

大小:140.8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6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近体诗格律常识及其指导功能.pdf_第1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近体诗格律常识及其指导功能.pdf_第2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近体诗格律常识及其指导功能.pdf_第3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近体诗格律常识及其指导功能.pdf_第4页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近体诗格律常识及其指导功能.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 浅谈近体诗格律常识及其指导功能.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近体诗格律常识及其指导功能内容提要:高中语文近体诗的教学,如仅从作者、作品风格、诗歌意境以及炼字等方面着手毕竟还是不够的。近体诗的灵魂——格律在我们的教学中也应得以常识性的体现。文章将就这一问题展开阐述,并多事例论证格律常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指导功能与价值。关键词:近体诗格律平仄定式近体诗格律常识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诸多语文教师对此感到颇为棘手,不知如何是好。部分教师则视而不见,采取消极回避态度。这样导致很多高中学生对于近体诗概念模糊,认为《望岳》(杜甫)是律诗,《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是绝句。更有甚者,还认为陶渊明写过不

2、少律诗。如此种种贻笑大方的事情层出不穷。鉴于此,笔者就近体诗格律常识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指导功能作个简要的阐述,敬请方家指正。一、近体诗格律常识简述近体诗发轫于唐初,是初唐诗人沈佺、宋之问两位根据前人在音韵格律方面的认知经验总结创造出来的一套诗歌创作体式。这套诗歌体式是用以区别古体诗的,所以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由此可见唐朝以前是没有近体诗这个概念的,了解这一点就不会认为陶渊明也写过律诗了。)近体诗分为律诗、绝句、排律三大样式,任何一种样式的创作都必须遵循固有的格律。那么何谓近体诗格律?概括地说来就是三方面的内容,即平仄、押韵、对仗。1、关于平仄平

3、仄就是古人将当时的汉字四声(平上去入)归为两大类,平声即为平,上声、去声、入声皆为仄。但是到了今天,汉字四声有了变化,四声不再是平上去入,而是阴平(一声)、阳平(二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这里面,古平声分裂成了今天的阴平、阳平,而今天的四声里没有了入声,古入声分派到今天的四声里边去了。此即所谓“平分阴阳,入派四声”。由此可见,我们就不能简单地说今天的阴平(一声)、阳平(二声)就是平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就是仄声。上声(三声)、去声(四声)固然全是仄声,但阴平(一声)、阳平(二声)则未必,因为派入其中的古入声字仍为仄声。像“竹”、

4、“石”、“独”、“伯”、“七”、“八”等皆为仄声。接着我们来看创作近体诗所需依据的平仄定式。以律诗为例,其常见的平仄定式有如下四种(以五言为基准说首句平起仄起,括号内的为七言前两字的平仄):A首句仄起,不押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B首句仄起,押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C首句平

5、起,不押1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D首句平起,押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注:每句末的平声字皆为韵脚,此处必押韵。)从中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囊括所有定式,其平仄句式只有“(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四种。也就是说所

6、有平仄定式都是这四种平仄句式按一定规律排列组合而成的,而这种规律就是“粘对原则”。另外我们还可看到:七言的平仄只在五言起字的前面加上两个与之相反的平仄字即可。律诗有四联,分别曰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或曰起联、承联、转联、合联。每一联皆由两句组成,我们称上句为出句,下句为对句。所谓“粘”者,就是下一联的出句要与上一联的对句在前两字的平仄上相同;所谓“对”者,就是同一联的对句要与出句在前两字的平仄上相对。至于绝句,其平仄定式就是截取律诗中的任何相连四句即可;排律则是在律诗的基础上按“粘对原则”两句两句地续下去。掌握了这些原则我们自然能谱写各类近体诗

7、的平仄定式了。但我们要知道,近体诗的创作并不是完全遵照定式平仄谱进行的。也就是说,在平仄定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有很多变式。当然这些变式的产生又是遵循某种游戏规则的,有人将这种游戏规则概括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意是说七言的第一、三、五字(五言的第一、三字)平仄可不论,但第二、四、六、七字(五言的二、四、五字)平仄一定要和句式中的平仄一致。此言只是泛泛而论,经不起推敲的,细究起来则大谬。但仍不失为高中学生了解平仄变式的一大准则,只是我们要明白此准则并非放之四海皆准的,有其严重的局限性。下面我们以现行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七课上选录的王维的五言

8、律诗《山居秋暝》为例,看看其本身平仄在定式平仄上的变化。山居秋暝(王维)《山居秋暝》平仄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