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AR卫星编队构型的e∕i矢量设计方法.pdf

InSAR卫星编队构型的e∕i矢量设计方法.pdf

ID:52338695

大小:287.92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6

InSAR卫星编队构型的e∕i矢量设计方法.pdf_第1页
InSAR卫星编队构型的e∕i矢量设计方法.pdf_第2页
InSAR卫星编队构型的e∕i矢量设计方法.pdf_第3页
InSAR卫星编队构型的e∕i矢量设计方法.pdf_第4页
InSAR卫星编队构型的e∕i矢量设计方法.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InSAR卫星编队构型的e∕i矢量设计方法.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上海航天AERoSPACESHANGHAI第28卷2011年第5期文章编号:1006—163O(2011)05-0008-06InSAR卫星编队构型的e/i矢量设计方法杜耀珂,阳光,王文妍(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上海200233)摘要:根据编队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卫星的轨道特点和星间紧密编队的特性,引入e/i矢量概念,推导了用e/i矢量表示的编队卫星相对运动学方程,分析了在满足测量基线条件和星间距离条件下编队构型设计约束,并给出了能实现全球测量的编队构型设计结果。对获得的编队飞行轨道参数的数学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编队构型正确。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

2、干涉;编队飞行;e/i矢量;测量基线;编队构型中图分类号:V448.21文献标志码:Ae/iVectorDesignMethodforInSARFormationFlyingOrbitDUYao—ke,YANGGuang,WANGWen—yan(ShanghaiAerospaceControlTechnologyInstitute,Shanghai200233,China)Abstract:Togetorbitelementsfromtherelativepositionoftwosatellites,e/ivectormethodwasproposedac

3、cordingthecharacteristicsoftheorbitforInSARandcloseformingflyinginthispaper.Therelativemotionequationwasdeducedusinge/ivectormethod.Thedesignofformationflyingshapewhichtheconditionsofthebaselineandrelativedistancebetweensatellitesweremetwasanalyzed,anddesignresultsoftheformationfly

4、ingshapewhichcouldrealizetheglobulesurveywereacquired.Thesimulationresultswiththeformationflyingorbitelementsacquiredshowedthattheformationflyingdesignedwascorrect.Keywords:Interferencesyntheticapertureradar;Formationflying;e/ivector;Baseline;Formationshape0引言的设计方法以编队飞行动力学约束条件为基础,利

5、编队飞行时,2个或更多卫星在各自围绕地球用卫星间形成的空间基线,调整编队构型设计参数,以获得性能尽量好的编队构型。但sAR卫星编队运动的同时,彼此间形成特定形状的卫星编队。因设计要求满足垂直基线和沿航迹基线的位置要求,各卫星间隔距离较近,密切联系、相互协同,相当于另外为实现要求的观测精度,对SAR干涉工作时卫一个巨大的虚拟卫星。卫星编队因其灵活性,不仅星的空间距离也提出了要求[2]。这些都是典型编队能实现一颗大卫星难以完成的任务,而且可降低单构型未加考虑的。为此,本文针对SAR卫星编队的颗大卫星的复杂度,节约研制成本,并提高整个系统特殊要求,用e/i矢量表示

6、的编队运动学方法设计运行的可靠性。编队InSAR利用了编队卫星的相了SAR卫星编队构型。对轨道构型特性,突破了传统SAR卫星只能平面测量的局限性,可获得观测目标的高程信息。为实现上述功能,设计满足要求的编队构型是编队SAR的1编队坐标系与测量基线定义关键。目前,对编队设计研究大多基于星下点圆形和空间圆形等典型编队构型[1]。这些典型编队构型1.1编队飞行坐标系定义编队坐标系如图1所示。图中:原点为参收稿日期:2009—09—02;修回日期:2009-10-21考卫星的中心或参考点;0.27轴为地心至参考卫星的作者简介:杜耀珂(1982一),男,硕士,主要从事

7、卫星姿态轨道控矢量方向;oy轴为参考卫星速度方向,垂直于OX制的研究。轴;OZ轴与OX、oy轴构成右手坐标系,与卫星角动第28卷2011年第5期杜耀珂,等:InSAR卫星编队构型的e/i矢量设计方法量方向一致;S为伴随卫星。Aa。用半长轴口、偏心率e、轨道倾角i、近地点辐角、升交点赤经和平近点角M分别表示两卫星的Kepler轨道根数(一1,2),相对偏心率矢量和相对倾角矢量分别为Ae—一e2I.]1一elI.]I;(1)△t一[L(n2一i2nm1)i.1sini1]J一『kAg2△sini1]J.c2另设Ae一『LAe]J一ICsOinSc];(3)pJ.

8、图1编队卫星的坐标系一[一cos0~.㈤Fig.1C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