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

浅议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

ID:5234889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浅议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_第1页
浅议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_第2页
浅议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_第3页
浅议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_第4页
浅议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议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  摘要:混凝土现浇楼板施工过程中因设计的欠合理性、施工控制不严及材料来源把关不足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了一些裂缝,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质量投诉信访事件,因此,如何更好的预防和控制现浇混凝土楼板裂缝的产生一直是相关专业人员研究的焦点。关键词:混凝土;预防;控制;设计;合理性Abstract:theprocessofcast-in-placeconcreteslabconstructionforlessreasonrationality,constructioncontrolisn

2、otstrictandmaterialsourcecontrolproblemsandotheraspectsofthedesignandproducedsomecracks,whichledtoaseriesofqualitycomplaintlettersandvisits,therefore,howtopreventandcontrolbettercracksincast-in-placeconcretefloorhasbeenthefocusofresearchrelatedprofessionals.K

3、eywords:concrete;prevention;control;design;rationality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一、设计方面66(一)产生的原因1、目前一些住宅因地形平面限制的原因导致建筑平面不规则,在凹口阳角及阴角处出未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2、为节约造价,现浇板设计厚度不足。3、建筑物两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平面横向尺寸变化大的开间、大小房间尺寸悬殊的小板等板内钢筋设置不合理。4、施工过程中,因水、电、设备各专业未充分做好相互配合,导致预埋管线在同一位置重叠或集中,

4、从而消弱了楼板实际厚度。5、住宅建筑长度过长时未考虑设置后浇带,同时未进行温度分析,板内配筋设置不合理等。(二)控制措施1、砖混结构住宅的建筑平面应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及洞口时,凹口、洞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应适当加强,并在凹口阳角及阴角处应设置构造柱;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应调整平面或采取构造措施。2、钢筋混凝土现浇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20mm,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应小于100mm。3、建筑物两端开间及变形缝两侧的现浇板、平面横向尺寸变化大的开间、大小房间尺寸悬殊小板应设置双层双

5、向钢筋,其他开间宜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8mm,间距不应大于100mm。其它外墙阳角处和跨度大于4m现浇板的角部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Ø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应小于2000mm。4、预埋管线不应集中通过楼板,应分散布置,设计水、电、设备各专业应相互配合,在同一位置管线重叠不得超过两层,交叉布线处应采用接线盒。穿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且不应超过50mm。并使管壁至板上下边缘净距不应小于25mm。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层钢筋网片之间,若跨中未设计上层钢筋,则

6、沿管线方向在板的上表面增设Ø6双向间距100宽600mm的钢筋网片,多根管线并排时,增设钢筋网片的宽度应超出管线每边300mm。5、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宜在房屋中部设置后浇带,后浇带两边应设置加强钢筋。超长结构应进行温度变形分析,板内配筋沿超长方向的间距不大于150mm,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减少温度应力产生的影响。二、材料方面61、产生原因主要原因来自商品混凝土的质量不符合设计要求,商品混凝土生产企业为降低成本,在商品混凝土配料上偷工减料。2、控制措施(1)现浇板的混凝土细骨料应采用中、粗砂,不得采

7、用粉砂或细砂;粗骨料应采用碎石,不得采用卵石及卵石制品。(2)预拌混凝土的含砂率、粗骨料的用量应根据试验确定。(3)矿物掺合料:粉煤灰必须符合国家Ⅱ级灰的标准,参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5%;矿渣粉参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30%;沸石粉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10%;采用复合矿物掺合料时,其参量不宜超过水泥用量的30%。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50%。(4)高层住宅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180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mm,屋面混凝土坍落度不应大于120mm。三、施工方面6(一)产生的原因1、现浇混凝土时对楼板厚度及钢

8、筋保护层控制不严,导致现浇板浇筑完毕后厚度不满足设计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过低。2、现浇板浇筑时,未派专人对终凝前的混凝土进行压抹,导致后期现浇板产生多数细微裂纹。3、后浇带混凝土施工未照施工技术方案在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后再施工,浇筑时混凝土强度等级未提高,并采用普通混凝土进行施工。4、混凝土浇筑完毕后未及时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同时养护时间过短。5、现浇板混凝土浇筑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