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进出口管路设计探讨.pdf

泵进出口管路设计探讨.pdf

ID:52364402

大小:160.96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26

泵进出口管路设计探讨.pdf_第1页
泵进出口管路设计探讨.pdf_第2页
泵进出口管路设计探讨.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泵进出口管路设计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36卷第2期2010年6月化工设计通讯ChemicalEngineeringDesignCommunicationsV01.36No.2Jun.20100引言刘卫坤(中国五环工程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223)摘要:根据泵的特点,探讨了泵进出口管管路设计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关键词:泵;管路;设计中图分类号:TQ055.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490(2010)02一0034—02泵属于将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能,通过管系把液体输送到一定地方的水力机械。其是工厂中最常见的转动设备,为整个工厂液体的传输提供能量。由于转动设备的特殊性,与其相关的管路需精心设置,既要方便

2、泵的操作检修,又要保证与其相连管路处于无应力或低应力状态,以保证泵的平稳运行。1泵的吸入和排出管路配管要求1)所有与泵相连的管路应具有独立牢固的支撑、以削减管路的振动和防止管路的重量压在泵上。2)在泵的进出口管道处宜设可调支架,有振动的管道,应设减振支架,以适当调整管道位置,减少由于安装误差产生的对泵管嘴的附加力。3)当泵与设备连接的管道较短,两者又不是同一基础时,连接管道应有一定的柔性,或加金属软管以补偿基础的不均匀沉降。4)吸人和排出管路的直径不应小于泵的入口和收稿日期:2010—04—15作者简介:刘卫坤,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化工管道设计工作。出口直径。5)泵的吸入管道应满足泵

3、所需净正吸入压头(NPSH),管道尽可能短和少拐弯。当管道长度超过设备和泵之间的距离时,应请工艺系统进行核算。6)为防止泵产生气蚀,从设备到泵的人口管嘴管道标高应逐步下降,中间不应出现“u”形和“Ⅱ”形,当不能避免时,应在高点加放气阀,低点加排液阀。7)离心泵泵入口前直管段长度不应小于入口直径的3D。8)对于双吸入泵,为避免双向吸人不均引起离心泵气蚀,双吸入管要对称布置,以保证两边流量分配均匀。9)往复泵的泵端和驱动端的管道布置不应妨碍活塞及拉杆的拆卸和检修。2泵的辅助管路设置1)暖泵管道:当离心泵输送物料温度超过200'1:,需设置暖泵管道,使少量物料由操作泵的排出管道引至备用泵出

4、I:1,然后流经备用泵,回至泵人I:1,使备用泵处于热备状态,便于启动。第2期刘卫坤:泵进出口管路设计探讨352)防凝管道:对于常温下易凝介质的泵应设DN20~25的防冻管,设置方式同暖泵管道。3)平衡管道:介质在泵入口处易发生气化时,可在泵入口管嘴与泵入口切断阀之间设置一根可返回吸入侧上游设备气相空间的平衡管,使产生的气体回流,避免泵产生气蚀,平衡管上应设置切断阀。4)最小回流管道:为防止离心泵在低于泵的最小流量运转,应设置泵最小回流管道,使一部分流体从泵排出口返回至泵吸入口端的容器,以保证泵的流量。3泵典型配管示例3.1侧进型图1侧进型配管示例图注意事项:(1)泵人口的偏心异径管

5、应为顶平,以防形成气囊,集气引起泵气蚀。(2)泵入口支架应为导向可调支架,以防由于安装误差给泵造成过大应力。(3)注意泵入I:I过滤器的抽芯空间,若垂直向下抽芯空间不足。可选择斜向下450安装或采用角式过滤器。3.2顶进型注意事项:(1)泵入口管道靠近泵口处设放气阀,用于刚开车时排气。(2)支架l应进行靠近泵口,且应设为导向可调支架。3.3顶出型图2顶进型配管示例图图3顶出型配管示例图表l注意事项:(1)此类设置方式多用于大口径管道,可降低阀门操作高度。(2)此为暖泵、防凝、最小流量管线最常见的设置型式。(3)管架1易为轴向限位,管架2易为导向,这样可以减小泵口应力。(下转第4l页)

6、第2期曾红,刘清:大型钛一钢复合板塔的设计研究4l可能的危险界面进行校核,确定最佳的吊装位置,对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至关重要。对于吊耳来说,吊耳与筒体垫板的截面为危险截面,首先对其进行校核,对于塔器来说,水平状态和垂直状态是塔器吊装中的两种主要的受力状态。垂直状态的吊耳的受力情况类似耳式支座,局部应力校核按SW6—3.5软件中零部件进行计算。水平状态的吊耳,在整个吊装过程中,塔体的受力状态是不同的,在最初的水平放置状态吊至刚刚脱离地面时,设备的总重量由吊耳和地面共同承担,其受力情况相当于吊点外侧外伸的简支梁,他的危险截面一是吊耳所在截面,二是吊耳与地面间的最大弯矩所在截面,分别计算出危险

7、截面处的弯矩,再求出危险截面对应的抗弯模量,计算各截面的最大应力值,小于许用即可,当吊耳所在截面的最大应力值与吊耳与地面间的最大弯矩所在截面的应力值相等时,即为吊耳的最佳吊装位置。器存在以下共性:1)复层的可靠性对设备的安全至关重要,绝不亚于基层钢板,要从设计、工艺、检验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方法,防止复层剥离,损坏。2)对于塔内件的设计要高度重视。很多人认为内件不承压,泄漏一点,制造安装检验差一点没有关系,疏忽将产生大祸。3)大型塔器最佳吊装位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