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砖混结构设计之我见

建筑砖混结构设计之我见

ID:5237989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6

建筑砖混结构设计之我见_第1页
建筑砖混结构设计之我见_第2页
建筑砖混结构设计之我见_第3页
建筑砖混结构设计之我见_第4页
建筑砖混结构设计之我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砖混结构设计之我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建筑砖混结构设计之我见  摘要:本文作者根据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结构设计规范,结合实践经验就地基基础、裂缝控制及抗震设计与措施做了分析。关键词:建筑;砖混结构;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砖混结构有选材方便、施工简单、工期短、造价低等特点,由此砖混房屋是我国当前建筑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建筑形式。鉴于砖混结构房屋使用的普遍性,本文对建筑砖混结构设计进行探讨。1砌体温度裂缝控制由于新疆处于炎热干燥地区,早晚温差较大,季节性温度变化较大,为避免温度裂缝的产生通常采取以下措施:1.1伸缩缝应设

2、在因温度和砌体干缩变形可能引起应力集中、砌体产生裂缝可能性最大的地方,严格按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要求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宜小于100mm。1.2屋面应设置保温层和隔热层,屋面保温隔热层或屋面刚性面层及砂浆找平层应设置分隔缝,分隔缝间距不宜大于6m,其缝宽不小于30mm,并与女儿墙隔开。1.37屋面的温度变形与长度成正比,对于突出墙面或屋面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大檐口及较高女儿墙,宜每隔12m在檐口上设置一道温度伸缩缝。1.4顶层及女儿墙砖砌体混合砂浆强度等级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同时,为了

3、防止温度裂缝产生,混合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7.5。1.5顶层端部两个开间的内纵墙,沿层全高设2Φ6通长筋,竖向间距不大于200mm,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设拉结钢筋网片。1.6女儿墙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大于2.1m,构造柱应伸至女儿墙顶并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压顶整体浇筑,压顶每隔12m应设置一道分隔缝。1.7当房屋长高比较大时,房屋外纵墙门窗的洞口处为砖砌体抗拉、抗剪强度较弱部位,应在房屋顶层门窗洞口过梁上部及底层窗洞口下方设置三道2Φ6拉筋,提高砖砌体抗拉、抗剪强度,防止外纵墙出现温度裂缝和水平裂缝。1.8

4、顶层屋面板下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并沿内外墙拉通,房屋两端圈梁下的墙体内宜设置水平钢筋。2地基和基础7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又属于地下隐蔽工程,它的勘察、设计和施工质量直接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危。实践表明,建筑物事故的发生,很多与地基基础问题有关,而且事故一旦发生,补救十分困难。所以地基和基础在建筑工程中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地基和基础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2.1在进行建筑设计之前,应对工程地质进行详细勘察,查明地基土质情况、分布范围、承载力大小、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条件,然后按照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

5、、方便施工等要求,进行全面分析,权衡利弊,确定合理的建筑布局和结构类型,以便使上部结构与地基相互影响,共同工作。对软弱地基和不均匀地基尤其如此。2.2地基压缩变形大小与上部荷载值成正比。因此,减轻结构自重是降低基底附加应力,减少沉降的有效措施,对于基础,可以选用自重轻,覆土少的基础形式,如宽基浅埋,箱形基础等;或设置地下室、半地下室,采用架空地板,取代室内填土。对于上部结构,可以选用预应力、轻钢结构和单位容重小的轻质墙体材料,以减轻对地基的压力,减少地基沉降。2.3合理布置建筑体型,建筑平面形状应力求简单,纵墙

6、拉通,避免转折多变,凹凸复杂。建筑立面应尽量避免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或开设过大的门窗洞口,削弱墙体,使房屋建筑质量重心与刚度中心基本一致,提高房屋自身抵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2.47在长度较长的建筑适当位置、平面转折、高低参差、荷载差异大、地基或基础类型改变的部位,设置沉降缝或连接走廓,从屋顶到基础断开,把建筑划分成若干个刚度较大,长高比较小,自成沉降体系的单元。2.5对于软弱和压缩性很不均匀地基上的建筑,根据上部结构荷载情况,采用刚度较大的基础类型,如钢筋混凝土十字交叉条形基础,片筏基础甚至箱形基础。2.6新

7、老或相邻两建筑物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避免对地基产生新的附加应力和应力叠加,引起不均匀沉降。2.7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应对施工顺序做出特殊要求。对立面高低悬殊,荷载变化较大的房屋,应分期分段组织施工。一般应先建荷载较重的高层,后建较轻的低层;先建深基础,后建浅基础,避免增加新的附加应力。2.8房屋竣工后,不宜随意改变房屋的使用功能,增大使用荷载或任意加大地面厚度,防止地表水渗入地基。3抗震设计与措施房屋由于组成的基本材料和连接方式决定了其脆性性质,变形能力小,性能较差。因此,改善砌体结构延性,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具有

8、极其重要意义。多层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通常要注意以下几点:3.17转角和内外墙交接处及大的洞口两侧、楼(电)梯间增设抗震构造柱。构造柱可提高砌体墙的极限变形能力,增强内外墙连接的整体性,使砌体墙在遭遇强烈地震作用时约束砌体的坍塌崩裂,阻止砌体突然倒塌,刚度退化慢。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先砌墙后浇构造柱混凝土,沿墙高度每隔500mm设2Φ6拉结筋。构造柱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