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武穴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研究

长江武穴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研究

ID:5238968

大小:31.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7-12-06

长江武穴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研究_第1页
长江武穴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研究_第2页
长江武穴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研究_第3页
长江武穴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研究_第4页
长江武穴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江武穴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长江武穴河段近期河床演变研究  摘要:近几年来,长江武穴河段受河道采砂和航道整治的影响,以及新洲头即鸭儿洲修筑顺水坝分流等人为因素的影响,该河段近期河床演变发生微妙的变化。本文中该河段的河床演变分析结论仅供参考。关键词:武穴河段、水沙、深泓、汊道、河床演变、分析中图分类号:U443.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河道基本情况武穴河段也叫龙坪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起鲤鱼洲,下至大树下,全长约35km。见图1。河段左岸为湖北武穴市和黄梅县,右岸属江西瑞昌县。河段上段有边滩式江心洲鲤鱼洲,下段有鸭儿洲、龙坪新洲,洲体将河道分成两汊,右汊为主汊,汊道微弯,左

2、汊为支汊,汊道向下游大拐弯,水流在新洲洲尾汇合,该段弯曲系数2.03,属鹅头型分汊河段。本河段左岸有黄广大堤、右岸有梁公堤、赤心堤。两岸堤防、低山和矶头组成的河床边界,控制着河道的横向发展,河道特有的地质地貌条件造就了河段沿程宽窄相间。9本河段发育在扬子准地台区,其中武穴市以上属淮阳地盾南缘,南临江南古陆,处于大冶褶皱束,鄂东修水褶皱束和望江凹陷三个次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接触带,自武穴市起向东北延伸,由一系列断裂组成。由于构造断裂的影响,自全新世期以来,构造运动的差异和水流长期作用,而形成了两岸不同的地质、地貌。武穴河段由于河道主流长期右摆,左岸已逐

3、渐发育成为广阔的冲积平原,形成具有二元结构特征的疏松沉积物。上层主要为粘砂土,局部为砂壤土和粉细砂;下层主要为细砂,中砂,局部有砾石。龙坪弯道李英一带的岸坡主要为粉细砂、细砂组成,岸坡抗冲力较差,为重点崩岸险工段。河道右岸已紧逼山丘、矶头或阶地。这些山丘、矶头由页岩、砂岩和石灰岩构成。阶地多为棕红色的粘土和棕黄色的砂壤土,河岸抗冲性较好。2河段水沙特征武穴河段的水沙主要来源于上游长江干流。上游汉口水文站水沙资料能够反映河段内长江干流的水沙特点。汉口水文站1865~2008年,多年平均水位为17.07m,历年最高、最低水位分别为1954年27.62m

4、和1865年7.98m;1952~2008年,多年平均流量为22500m3/s,历年最大、最小流量分别为1954年76100m3/s和1963年4830m3/s;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68亿t,历年最大、最小输沙量分别为1964年5.79和2006年0.576亿t。9根据径流量、输沙量年内分配统计,三峡蓄水前汛期(5~10月)径流量占全年的73.2%;同期输沙量占全年的87.8%;三峡蓄水后汛期径流量占全年的70.5%,同期输沙量占全年的86.4%;表明三峡蓄水后,径流量、输沙量均有所减小。武穴河段设有武穴水位站,武穴站水位能反映武穴河段的水位变化特

5、性。武穴站1951~2008年多年平均水位为12.74m,历年最高水位22.10m,最低水位6.01m,水位的最大变幅为16.09m,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7、8月,最低水位出现在1、2月。详见表1。表1武穴水位站特征值表3河道近期演变3.1深泓线变化3.1.1深泓线平面变化武穴河段河道主流线顺直或窄深处变化较小,在弯道以及分汊段,水流顶冲点随水沙的变化而上移下挫。受边界条件控制,主流线历年摆幅有限,河道平面形态多年变化不大。套绘1959~2008年深泓平面变化图,见图2。9在一定的河床边界条件下,不同的来水来沙使得河道主泓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深泓线平面

6、位置的摆动。武穴河段下巢湖至码头镇段系单一河段,河道主流较为集中,深泓贴右岸而行,多年摆幅较小;在狗头矶附近主流被分为两股分别进入新洲左右汊。其中,水流经码头镇、葫芦山、城子镇进入新洲右汊,经五里庙、龙坪贴岸下行进入新洲左汊。左右汊深泓出新洲弯道段在新洲洲尾汇流。1959~1986年,河道主流分流点一直稳定在凤凰山附近,变化范围未超过600m,其变幅有限;1986~1992年,分流点下移约2.3km;1992~2008年,分流点变幅较小,位置相对稳定。水流进入新洲主汊(右汊)后,深泓线平面位置较为稳定,最大摆动幅度仅200m。左汊深泓线平面位置变化

7、较大,尤其是口门附近1959~2008年,深泓右摆约700m,龙坪以上1986~2001年深泓线呈现向右摆动的趋势,平均摆幅约550m。龙坪新洲右汊洲尾附近深泓摆幅约300m,汇流点位置下移约1000m;汇流点以下深泓年际间呈左移趋势,摆移幅度有限。3.1.2深泓线纵向变化河段深泓的纵向变化,随着年内和年际的来水来沙及其过程的不同而发生冲淤交替变化,历年主流纵向变化图,见图3。9武穴河段河道深泓高程沿程冲淤交替,纵向河底呈锯齿状变化。下巢湖至码头镇深泓高程沿程逐渐抬高,上、下游高差达25m,尽管河底地势高差相差较大,而受河道边界的控制,该段历年深泓

8、冲淤变化幅度有限;码头镇至葫芦山段为新洲分汊过渡带,由于主流进入新洲右汊,右汊口门附近深泓高程沿程逐渐降低,降低幅度接近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