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建议

解决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建议

ID:524016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8-22

解决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建议_第1页
解决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建议_第2页
解决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建议_第3页
资源描述:

《解决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建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解决干部“为官不为”问题的建议十八大以来,中央狠抓反腐倡廉,严抓作风建设,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但一些干部却不能适应,其思想上感到“为官不易”,行为上表现“为官不为”,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事业发展。解决“为官不为”问题已迫在眉睫,建议从三个方面着手:一要紧盯“三不一慢”现象,有的放矢。要紧盯“怯”而不敢为现象。及时纠正不敢担责、推诿扯皮、为了不出事宁肯少做事现象,严肃处理怕得罪人,习惯于当“老好人”,处事不讲原则的干部。要紧盯“惰”而不肯为现象。对热情减退、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甘心做“

2、撞钟和尚”的干部绝不纵容,对不愿过多吃苦受累,不能切实履行职责的干部绝不姑息。要紧盯“慵”而不会为现象。有的干部不注重学习钻研新业务、思想僵化、本领弱化,直接导致开展工作不得要领、办法不多、效果不好,需要重点督促整治。要紧盯“怠”而慢作为现象。有的干部工作被动应付,心生懈怠,能拖则拖,能慢则慢,这也是一种苗头性、倾向性的变相“不作为”,需要警惕,更需要及时遏止。二要深挖“三弱一缺”根源,对症下药。要深挖教育引导力量弱化根源。无论何种表现的“不为”,其根源在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出现问题。干部宗旨观念

3、和服务意识不强,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欠缺,其本人思想认识和自身努力不够是一方面成因,但主要还在于正面的教育引导力度不够。要深挖奖惩倒逼力量弱化根源。现行绩效考核机制不够完善,“干多干少一个样”问题依然存在,这不仅没有对“不为者”、“少为者”形成有效监管,更会挫伤“有为者”、“多为者”的进取心和积极性。准确鉴别和奖惩激励作用未能发挥,也就难以对“为官不为”干部施加有效的考核压力。要深挖关爱保护力量弱化根源。目前,对干部工作上的日常监督管理,从严要求的“红线”、“高压线”多一些,关心关爱的“保护衣”、“定心丸”少一些

4、。对干部一味纠错罚错,没有及时的关爱提醒,不提供适当容错改错机会,一些干部就可能会因怕出事而怕干事,甚至为了不出事而不干事。深挖监督问责处置缺位根源。监督问责不到位,是导致“为官不为”现象滋生的根本原因。现有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没有把“为官不为”的情况进行明确和细化,对不谋事、不作为干部的惩治,还缺少一把科学准确、便于操作的利剑。三要突出“三强一严”举措,常抓不懈。要强引领促肯作肯为。以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为抓手,一方面突出思想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干部补足精神之“钙”;一方面突出能力引领,根据干部自身特点和

5、能力短板,积极采取上挂、下派、交流、轮岗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锻炼,促使干部在破解难题中增长才干、树立信心。要强保护促敢作敢为。探索实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大胆开拓创新,主动作为,最大限度宽容实践中遇到挫折、出现失误的干部,以保护干事创业者的积极性。同时,也要加强舆论引导,使公众更多地去关注干部的辛苦付出,更多地建言献策,少一些对干部过失的苛责,营造积极宽松环境。要强激励促善作善为。建立健全专项考评方案和细则,细化考核办法,通过张贴公示晒实绩、测评谈话评实绩、实地踏查核实绩等方式,及时发现业绩突出干部,同时也让“

6、不为”干部、“无为”干部浮出水面。考核结果与评先评优、职务晋升等有效衔接,以激励干部“为官有为”、“为官善为”,营造在位谋政、在岗尽责、在职思进的良好氛围。要严监管纠不作不为。梳理归纳庸懒懈怠、推诿扯皮、拖沓应付、敷衍塞责、软弱无力等不作为具体表现,引导干部随时“自我体检”,及时“自我修复”。建立日常督促整改制度,通过明察暗访,及时发现纠正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建立问题备案制度,跟进督促一般性、普遍性问题整改,效果不明显的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建立责任追究制度,严肃追究群众反响强烈、造成后果严重的当事人及相关人员责任

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