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径过渡比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探讨.pdf

大直径过渡比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探讨.pdf

ID:52408741

大小:1.26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7

大直径过渡比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探讨.pdf_第1页
大直径过渡比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探讨.pdf_第2页
大直径过渡比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探讨.pdf_第3页
大直径过渡比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探讨.pdf_第4页
大直径过渡比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探讨.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直径过渡比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期机电元件Vol畅36No畅12016年2月ELECTROMECHANICALCOMPONENTSFeb畅2016研究与设计大直径过渡比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探讨周大敏,李明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研究所,安徽蚌埠,233010)摘要:本文小结了射频同轴转接器在直径过渡比R<5.5的情况下,直角过渡、锥形过渡和抛物线过渡的结构设计和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对大直径过渡比R>5.5时,通过按原有公式对锥形过渡和直角过渡不同方案的结构设计,和逐一仿真设计和优化。探讨原有的计算公式是否适用。国内外论文对此相关的论断是否正确,直角过渡能否替

2、代锥形过渡等问题,并通过设计实践,测试验证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关键词:大直径过渡比,直角过渡,锥形过渡,射频同轴连接器Doi:10.3969/j.issn.1000-6133.2016.01.004中图分类号:TN7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6133(2016)01-0025-06阶梯过渡、错位过渡)、锥形过渡(或称锥体过渡、渐1引言变过渡)和抛物线过渡三种。设转接器外导体内径随着科学技术和通讯事业的迅猛发展,大功率较大者为D,较小者为D1,直径过渡比为D/D1=R。射频传输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适应各种环对于直径过渡比R

3、<5.5的情况下,三种过渡结构形境条件下的应用,总会需要把相同阻抗不同直径的式和相应的计算公式如表1所示。传输系统进行过渡连接到不同系列连接器的界面大功率射频传输系统,意味着射频传输系统上;为了提高和保证射频传输系统的性能和质量,必的外导体内径的增大,要过渡到适用的测试仪器须对射频传输系统进行测试,需要把应用的射频传的接口界面,这意味着同轴转接器的直径过渡比输系统转接到适用的射频测量仪器上。根据测量仪R的增大。由表1所列的计算公式,直角过渡的器的应用频段不同,通常测量仪器的接口有N型、适用条件是D/D1<3或2<D/D1<5,锥形过渡S

4、MA、3.5mm和2.4mm射频连接器界面,即需要设是在D/D1≤5.48的情况下得出的。对于直径过计的射频同轴转接器过渡到N型、SMA、3.5mm和渡比R≥5.5的情况,表1所列直角过渡和锥形2.4mm射频连接器界面。对于射频同轴转接器的设过渡的计算公式还适用吗?计,除要遵循基本设计三原则外,重要的是选择直径对于直径过渡比R≥5.5的情况,是采用直过渡段的结构设计,满足低驻波比、低插入损耗、低角过渡还是采用锥形过渡,在国内外发表的论文成本和高可靠的要求。中也有表述。例如在陈乔清撰写的枟同轴转接头对于相同阻抗不同直径的射频同轴转接器的设

5、的设计枠一文中写道:“当D/D1>3时,必须采用计,直径过渡段的结构形式很多。在常见同轴转接渐变过渡结构,以实现宽带补偿”;在吴秉钧、韩器的设计中,过渡段的结构形式有:直角过渡(或称梅英撰写的枟射频同轴转接器的设计枠一文中讲:收稿日期:2016-01-0226机电元件2016年“据报导,当D/D1>4时,直角阶梯补偿是很困难的。经常提倡的锥形尺寸并非最佳值,因为它们的,宜采用锥形或抛物线过渡”;而国外作者A.是靠近似法确定的。另外,此文还提到:"锥形过Kreus1960年撰写的在我国1971年枟无线电工程渡与等效直径过渡(即D/D1相同

6、)反射系数比较译文枠第2期发表的译文:"同轴线中被补偿不连说明,两种过渡形式差别很小,只是对于大直径续性的反射系数曲线系以及最佳尺寸的确定"一比(D/D1=5.48)锥形过渡才略有优越。”从整篇文中,对此问题的表述是:“直接过渡和锥形过论文来看,这些论断应是在直径过渡比R<5.5渡,只要尺寸适当,两种形式所得的结果是一样的条件下得出的。表1射频同轴转接器过渡结构形式过渡形式计算公式DD1D(1)当<3时,△≈lnD1KD1直对于50Ω同轴线:K=3.09角对于60Ω同轴线:K=2.90过对于75Ω同轴线:K=3.04渡DD(2)当2<<

7、5时,△≈D18φtg2Z0≈60ln,通常优选:矱取12°、16°。矱锥tg2d1D1d2Da=,b=,c=,d=形2tg矱2tgφ2tg矱2tgφ注:(1)φ、矱两角共顶,可得到最佳补偿;过(2)两锥顶的微小位移,会引起反射的显著变化;D(3)锥形过渡与等效直角过渡(即:相同),反射系数差渡D1D别很小,只有当=5.48时,锥形过渡才略显优势。D12tanθ1b=b0-l24(b0-b1)2(b0-b1)L1=抛tanθ1物θ0tan2线Z0=59.96Inθi过tan2渡sinθia=bsinθ0△l=a-b2tanθi2tanθ

8、0从平面场形状到球面场形状的平滑过渡(a)截面图(b)过渡几何图对于以上国内外论文关于直角过渡与锥形过渡在大直径过渡比条件下的论断正确吗?又第1期周大敏等:大直径过渡比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探讨27直角过渡和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