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对地表沉降变形影响测定与研究.pdf

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对地表沉降变形影响测定与研究.pdf

ID:52409067

大小:331.2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7

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对地表沉降变形影响测定与研究.pdf_第1页
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对地表沉降变形影响测定与研究.pdf_第2页
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对地表沉降变形影响测定与研究.pdf_第3页
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对地表沉降变形影响测定与研究.pdf_第4页
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对地表沉降变形影响测定与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对地表沉降变形影响测定与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第3期煤矿支护33石家庄中煤杯参评论文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对地表沉降变形影响测定与研究李建力[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寺河煤矿,山西晋城048205]摘要通过对寺河矿3302大采高工作面回采对地表沉降变形的观测从而测定了地表移动参数,并对保安煤柱设计参数选择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表移动对地面建筑的影响、破坏程度的不同,结合寺河矿地质条件,查阅有关资料,并进行现场实测,通过相应的应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所有的地表移动参数进行确定。关键词大采高工作面地表移动参数测定研究层,煤层厚度变化在6.31~689

2、m之间,1概述平均厚度6.55m,倾角2~8。。为低硫低灰发热量高的优质无烟煤,以镜煤、亮煤为晋城煤业集团寺河矿为研究地表移动规主,岩石坚固性系数f值为2~4。煤层节律、也为今后“三下”压煤开采和留设保护理、裂隙发育。煤柱提供基础数据,在3302工作面上方建工作面采用大采高支架一次采全高,实立了地表移动观测站。通过3302地表运动际采厚约为5200mm。工作面走向长观测,获得地表移动角、边界角、超前影响2506m,采面宽度223.5m,工作面标高500角、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角、地表移动参数~649m,观测线附

3、近地面标高变化+948~等。为此,进行了如下工作:+l120m之间,开采深度198~362m之间,①编制《3302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平均开采深度280m。设计方案》;工作面老顶为2~5m的中砂岩,深灰②根据观测站设计方案,进行日常观测色,钙质胶结,具斜波状层理,含少量泥岩工作现场指导;包裹体;直接顶为4~1lm的粉砂岩,深灰③对3302工作面观测站实测数据进行色,块状,质不均,夹薄层泥岩,可见植物分析处理;化石碎片;伪顶为0~lm的泥岩,灰黑色,④根据相关数据,研究、找出地表移动质软,随采掘脱落,含相物化

4、石碎片,含炭规律、确定地表移动参数;质;直接底为1.2m的粉砂质泥岩,灰黑⑤计算边界角、移动角、下沉参数、拐色,质软,均匀层理,局部炭化;老底为点偏移距等地表移动参数;4.25m的细砂岩,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⑥计算并绘制该工作面开采后的下沉曲水平层理发育,可见贝壳状断口。线、倾斜曲线、曲率曲线等岩层分析图。工作面总体为西低东高的单斜构造,在此基础上发育了一系列小型褶曲,造成煤层2地质采矿条件概述底板有小的波状起伏。改单斜走向为Nw~NE,倾向为w,倾角为2~8。。3302工作面开采煤层为山西组3#煤根据无

5、线电波透视及巷道揭露的情况34煤矿支护2012年第3期看,该工作面存在坑透阴影区及薄煤区。3.1.3观测点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工作面涌水来源根据本区开采深度为200~360m之间,主要为3煤层上覆砂岩、粉砂岩等弱含水按《规程》取点间距为20m。设计观测站控层裂隙水。随着回采推进,顶板垮落,裂隙制点7个,工作测点73个。观测站的控制水将渗人工作面,预计涌水量3~10m。/h。点和工作测点,大部分采用预制的测点埋设。部分测点采用钢筋直接打入地下埋设。3地表移动观测站概况3.2观测方法及观测精度分析3.2.1观测

6、方法3.1观测站设计由于该观测站位于山区,观测相对困3.1.1设计原则难,观测中采用了导线测量和三角高程测为了获得准确、可靠、有代表性的观测量。主要方法为:资料,观测站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①连接测量:分别在倾斜和走向线上建①观测线设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主断面立了控制点,采用GPS进行观测站控制点上;连接测量。②设站地区,在观测期间不受邻近开采②高程测量:由于本区为山区,地形复的影响;杂,不便于采用水准测量,采用三角高程测③观测线的长度要大于地表移动盆地的量代替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采用的全站范围;仪以两个测回测

7、竖直角,往返测量高差基本④观测线上的测点应有一定的密度;满足精度要求。⑤观测站的控制点要设在移动盆地范围③观测站全面观测和日常观测的观测次之外,埋设要牢固。数和精度要求按《煤矿测量规程》中的有关3.1.2观测站的形式及位置规定执行。观测站的布设形式分网状观测站和剖面④在采动过程中,记录每次观测时的相线状观测站。根据该区的井上下的实际情应工作面位置、实际采出厚度、工作面推进况,经过现场踏勘和综合对比分析,决定本速度、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情况。区采用剖面线状观测站,设置2条观测线,3.2.2观测站观测时间一条半

8、走向观测线、一条全倾向观测线。3302观测站共观测10次,观测时间及走向观测线布置在3302工作面开切眼工作面推进情况列表1。最后由于观测点丢一侧,倾斜线布置在靠近开切眼一侧。失,观测无法进行,停止观测。表1观测站观测时间及工作面推进情况工作面推进时间推进到距切眼的距离/m观测次数观测时间2004.374.2首次观测2003.11.3O2004.4356.732004.3.232004.5581.142004.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