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说课稿.ppt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说课稿.ppt

ID:52428601

大小:1.59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4-06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说课稿.ppt_第1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说课稿.ppt_第2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说课稿.ppt_第3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说课稿.ppt_第4页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说课稿.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说课稿.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一、说教材分析第一节内容包括: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主要围绕大气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这一主线展开的。内容的安排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步步深入。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讲述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阐明大气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到达地球以后的能量转换过程。而太阳辐射能量的分布不均及其能量转换,又是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也是形成一切大气过程和大气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是本单元重要的基础知识,在逻辑上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在高考中的地位考纲要求1.大气的

2、受热过程。2.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实际应用。3.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及特点。考点回顾1.大气受热过程与逆温现象:2012年重庆文综7题,2010年山东文综3题。2.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2011年全国文综9题、10题。3.大气运动:2012年全国文综10题,2011年福建文综10、12题。(2012年重庆卷)《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会议于2011年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召开。下图是南非矿产资源分布图。回答下题。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增强是德班气候大会关注的焦点,温室效应增强的大气过程是大气()A.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增强B.射向地面的辐

3、射增强C.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D.射向宇宙空间的辐射增强(2011年全国文综)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1)~(3)题。(1)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A.甲地比乙地稳定B.乙地对流最旺盛C.乙地比丙地稳定D.丙地最稳定(2)正午前后()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C.丙地刮起东北风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知识和技能:1学生能说出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2学生能说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

4、的热源3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温室效应。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2学生能运用图表分析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3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不同观点间的辩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明确人类活动应如何趋利避害。2、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服务于社会。(一)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热力环流理由:热力环流是本章的基础,掌握了这部分知识,也就达到了本节课的要求。所以定为重点:而且该内容较为抽象、难理解,所以定为难点。

5、二、说学生分析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大气现象比较熟悉和感兴趣,但对于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抽象现象感到难以理解,要运用原理来解设一些常见现象,难度更大;而热力环流是本节、乃至本章的基础知识,起着铺垫作用,这必然要求学生深刻理解、掌握、会灵活运用这部分知识。三、说教学手段和方法多媒体演示、导学法和程序法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四、说学法1、让学生重视图文转化,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2、学习地理知识的观察方法3、掌握地理理性知识的逻辑方法4、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理由:本课文字简洁,图象丰富,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应紧密联

6、系教材中的插图,将抽象、深奥的大气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图象,弥补同学们感性认识的不足,巩固理性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五、课堂设计的整体思路:本课的指导思想: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课堂模式。积极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学生活动为课堂主要组织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互讨论、合作式学习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堂上,我准备采取整课问题情境与阶段问题情境两部分来进行。创设特定的地理情景,在情景学习中思考、质疑、讨论,达成共识。力争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充分调动学生思

7、维的积极性。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学习中理解,在学习掌握,在学习中提高。六、教学程序:课时安排:两课时基于以上的思路,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导入新课:(一)在地球的圈层结构中,地球的外部圈层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学生思考,并回答)理由:由第一章引入到第二章内容的学习,体现衔接性,自然过渡(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教学:在地球上,白天赤道上的温度可以达到30°,晚上的温度为20°。而这一情况到了月球上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白天有阳光照射的地方温度可以达到127°,晚上则降为-183°。为什么会

8、出现这么大的差距?理由: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在每堂课的起始阶段,学生对新课的内容和教师在新课中的教学活动怀有好奇心,注意力也比较集中。教师把所要学习的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