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2009年湖北省柑橘冻害等级和其特征研究

1961~2009年湖北省柑橘冻害等级和其特征研究

ID:5242925

大小:3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7-12-06

1961~2009年湖北省柑橘冻害等级和其特征研究_第1页
1961~2009年湖北省柑橘冻害等级和其特征研究_第2页
1961~2009年湖北省柑橘冻害等级和其特征研究_第3页
1961~2009年湖北省柑橘冻害等级和其特征研究_第4页
1961~2009年湖北省柑橘冻害等级和其特征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1961~2009年湖北省柑橘冻害等级和其特征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961~2009年湖北省柑橘冻害等级和其特征研究  摘要:利用湖北省70个气象站点1961~2009年冬季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湖北省区域柑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越冬期极端低温、低温最长持续时间、降水最长持续时间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柑橘综合冻害指数和冻害等级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自1961年以来,湖北省冬季极端最低气温以每10年0.62℃的速率升高,全省一致上升,且鄂东南高于鄂西北;柑橘越冬期间低温最长持续时间每10年下降0.8d,20世纪80年代

2、后减少明显,但2008年出现历史次高值,属于反常年份;柑橘越冬期降水量每10年增加4.6mm,而降水最长持续时间变化不大。49年来湖北省柑橘的综合冻害指数呈下降趋势,每10年缩短0.36;以20世纪60年代的综合冻害指数最高,至21世纪的头9年,综合冻害指数下降至最低值。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柑橘发生重度冻害以上的几率明显下降,但轻度、中度冻害的几率增加。关键词:柑橘(CitrusreticulataBlanco);冻害指数;冻害等级;湖北省中图分类号:S666;S42;Q948.112+.2(26

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4-3313-0714柑橘(Citrusreticulata14Blanco)是典型的亚热带多年生喜温常绿果树,中国是柑橘原产地之一,已有数千年的栽培历史。柑橘冻害是指柑橘在越冬期因低温造成的植株伤害,是柑橘生产上的主要灾害;据统计,近500年来,我国有记录的冻害多达71次[1],严重影响了柑橘的持续稳定生产。柑橘是多年生果树,遭受严重冻害后易导致落叶及结果梢、主枝、主干甚至全树死亡,且起码在3年内难以恢复冻害前生产水平[2],因此柑橘冻

4、害是柑橘区划、栽培管理、遗传育种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其冻害指数和冻害等级的研究对柑橘生产趋利避害起着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业科学院完成了全国柑橘生产区划[3],同时对柑橘北缘地区生态适宜性进行了调查分析[4,5]。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者结合先进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全国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大量的区划补充完善工作,大大提高了区划的精细程度[6],其中不乏针对柑橘区划的系统研究[7,8]。湖北省地处亚热带,适宜柑橘生长,是柑橘原产地之一,全省各地均有柑橘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上中游、

5、清江两岸和汉江中游地区,种植面积相当可观。20世纪60年代以来,湖北省柑橘遭受了多次严重冻害,其中2008年初持续的低温雨雪灾害天气使柑橘生产蒙受了巨大损失。造成柑橘冻害的原因有气象因子、生物因子、土地条件和管理水平等方面[9],但大范围冻害则是极端最低气温等主要极端气候条件造成的。对此,许多学者对湖北省的柑橘冻害做了相关研究,如陈正洪等[9-11]详细调查了1991~1992年发生的柑橘冻害,并确定了冻害等级及范围;霍治国等[12]认为长江中下游地区柑橘冻害存在准10年周期;张力田[13]研究了

6、湖北省柑橘冻害周期与太阳黑子活动的关系,认为太阳黑子值与冻害频率呈负相关;乔盛西等[14]利用10年一遇的最低气温,对湖北省柑橘种植的适宜地进行了分区;周席华等[15]对2008年三峡地区柑橘不同品种的抗冻性进行了分析评估,提出了预防冻害和冻后应急处置恢复生长的技术措施。但长期以来,柑橘冻害的等级划分还不明确,评估也不完善,这给生产上冻害的防治带来了不确定性。为了科学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优化柑橘产业结构和布局,达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目的,课题组利用湖北省气象档案,分析造成柑橘冻害的气象因子,确定柑

7、橘综合冻害指数,并结合实际灾情划分出冻害等级,以期为定量评估柑橘冻害程度、有针对性地制订柑橘冻害防范措施提供参考。2结果与分析2.1越冬期极端最低气温变化141961~2009年湖北省各气象站记录的极端最低气温空间分布汇总情况见图1。从图1可见,全省极端最低气温呈南高北低的态势。以鄂西北北部、鄂东北北部和江汉平原为冬季西路、北路冷空气南下影响湖北省的通道,同时由于鄂西北地势高,冷空气难以翻越,导致冷空气堆积,致使鄂西北大部、鄂北和江汉平原的极端最低气温均在-15~-18℃;历史极端最低气温的低值集

8、中出现在鄂西北的谷城县-远安县一线,极端最低气温在-18℃以下。鄂西南、鄂东大部和三峡河谷的历史极端最低气温在-8~-14℃,其中鄂东的低温区为东路冷空气影响所致;三峡河谷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影响,其北面为大巴山脉,有神农架、荆山屹立,神农架海拔在2000~2500m,因高山的阻挡,冷空气南下受阻,使巴东县-宜昌市一线历史极端最低气温值相对较高,在-10℃以上;江汉平原地势平坦,系冷空气通道,加之风速大,致使其历史极端最低气温仅次于鄂西北;鄂西南和鄂东南由于北面山脉的阻挡,同时由于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