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政理论及其现代意义刘开会.pdf

孔子的仁政理论及其现代意义刘开会.pdf

ID:52429440

大小:199.72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7

孔子的仁政理论及其现代意义刘开会.pdf_第1页
孔子的仁政理论及其现代意义刘开会.pdf_第2页
孔子的仁政理论及其现代意义刘开会.pdf_第3页
孔子的仁政理论及其现代意义刘开会.pdf_第4页
孔子的仁政理论及其现代意义刘开会.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的仁政理论及其现代意义刘开会.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6卷 总第70期科学·经济·社会V01116,SumNo1701998年 第1期SCIENCEECONOMYSOCIETYNO11,1998孔子的仁政理论及其现代意义刘 开 会  孔子政治理论的显著特色是“为政以德”,人们习惯上称之为仁政。孔子把“为政以德”和“为政以刑”作了比较,指出“为政以德”远胜于“为政以刑”。“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他认为,假如统治者真的以德治天下,那便会海内平安、人民餍足,也就用不着什么严刑

2、峻法了。“子为政,焉用杀?”(《论语·颜渊》)正因为如此,他对统治者滥用酷刑、鱼肉百姓做法十分不满,斥之为“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当看到齐景公苛待人民,不但使民“三其力而二入公室”,而且酷刑使得:“履贱踊贵”时,孔子谴责说:“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论语·季氏》)孔子的仁政思想是相当完整的。首先,在理论上,孔子肯定人性基本相似,认为人与人的差别主要是后天教化的结果。他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突出环境和教育的重要性。其次,他对仁政的内涵外延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仁政的核心是一个“

3、仁”字,而“仁”则可以简练地称之为“爱人”,“仁者爱人。”(《论语·颜渊》)“爱人”有诸多表现,如忠、恕、孝、悌等等,归结起来,就要把人真正当人看,“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第三,他提出了“为政以德”的操作原则,即所谓“克己复礼”。“礼”是西周初年沿袭下来的一套典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孔子对此基本上采取了“述而不作”的态度,因为他认为,当时的当务之急是“复礼”问题,旧礼尚且不能恢复,再制定新礼,恐怕也是多余的。孔子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在

4、孔子那里,“仁”和“礼”既是混然一体,又是内外有别的。“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仁”要表现在“礼”上,“礼”则要以“仁”为根据。孔子深谙“不知礼,无以立”的道理,所以极其看重“礼”的形式方面。一方面,他对春秋末期“礼坏乐崩”的局面痛心疾首,把季氏自恃财大气粗,无视周礼的做法看作不可容忍的僭越行为;另一方面,极力推崇西周上下有序、尊卑有分的统治形式。抚今追昔,孔子慨然叹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论语·八佾》)不过,和形式相比,孔子更注重“礼”的内容。他反对徒有其表地玩弄形式,如果有“礼”而无“仁”

5、,“礼”是一点意义也没有的。他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28值得指出的是,孔子的仁政理论虽然细致入微,却并非没有前提和重点。在他那里,君臣父子之道是既定的,又是相互的。譬如“君事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八佾》),换言之,如果为君者不仁且不能礼贤下士,臣子便没有忠君的义务。关于这一点,孟子发挥得淋漓尽致。孟子对武王伐纣的态度是,“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上》)在统治和被统治的

6、关系上,孔子特别强调统治者的表率作用。“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修己以治人,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孔子还以先王为榜样,敦促统治者如何立己立人。对人民,孔子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那就是“庶之”、“富之”、“教之”。《论语》有这样的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7、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论语·子路》)这种先富后教的原则既符合生产发展规律,又符合人民要求。孔子正确地看到,在顺序上,是物质生活在先,生活上不得温饱,是谈不上教化的。在重要性上,则是礼教在先。即使有了丰厚的物质基础,没有必要的信念,人民也会成为一盘散沙。诚然,孔子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之类的话,但他并非认为他们绝对不可教,相反,在他看来只要物质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再辅之以必要的教化,人民是可以有道德操守的。孔子对人民在教化上的要求并不高,因为他看到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提出过高的要求是不现实的,所谓“民可使

8、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此之谓也。但“使由之”不是放纵,而是沿着圣人君子的榜样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从他律走向自律。孔子的仁政思想一般地说是被中国的封建统治者继承下来了。自汉武帝以降,多数统治者都把孔孟之道视为经国济世的良方,而孔子本人也从一介布衣被抬到“大成至圣文宣王”的高度。在中国,孔子的地位是如此巩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