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要.ppt

2015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要.ppt

ID:52430768

大小:946.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4-06

2015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要.ppt_第1页
2015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要.ppt_第2页
2015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要.ppt_第3页
2015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要.ppt_第4页
2015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要.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一轮复习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要.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快速通读教材43—46页:了解DNA和R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命题趋势:2016考纲要求: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Ⅱ考查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染色体主要成分:,所以最好把它们或,DNA、蛋白质分开标记单独地研究思路:观察它们的作用1、比较肺炎双球菌的类型及特点(有无荚膜、菌落特点、有无毒性)2.两种肺炎双球菌性状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S型菌落R型菌落R型菌不具有多糖荚膜,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S型菌具有多糖荚膜,覆盖了识别位点,可以保护自己免受宿主免疫系统的“

2、剿杀”,对小鼠有毒性,即:小鼠感染S型菌后会死亡。(一)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与现象?2.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思考:1234步骤方法现象结论R型活菌S型活菌加热杀死S型菌R型活细菌+S型死细菌活死活R型活菌无毒S型活菌有毒加热杀死的S型菌无毒死(体内有S型活细菌)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1.实验过程与现象?(一)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2.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能否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不能。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思考:1.把S

3、活菌的DNA提取后,直接注射到小鼠体内,能否在小鼠体内得到S菌?2.(加热杀死的)S型菌含有多糖、脂质、蛋白质、DNA等物质,如果设计一个实验确定转化因子是什么,你认为关键的设计思路是什么?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深入思考:将蛋白质、其他物质与DNA分开,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确定究竟谁是遗传物质。不能(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考点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对比分析实验第一、二组说明什么?2.第三组实验可与第几组形成对照?设置目的是什么?3.艾弗里认为实验结论是什么?读教材43-44页艾弗里实验过程,思考以下问题:证明没有DNA转化就不能发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

4、只有DNA才是转化因子。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深入思考并讨论:为什么S型菌的DNA能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这属于哪种可遗传变异?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使R型细菌获得了控制荚膜形成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能说明下列哪项?(多选)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了R型细菌中C.DNA是遗传物质D.蛋白质和多糖在该转化实验中,正好起了对照作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体现了一个完整的科学发现过程: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

5、结论。格里菲斯的工作相当于前两步,艾弗里的工作相当于后两步。艾弗里的实验获得了1946年诺贝尔奖提名,但初审评委认为提纯的DNA是被蛋白质污染的,不承认艾弗里的结论。1954年评委承认DNA是转化因子,但认为转化机制不清楚。当后来转化机制揭示时,艾弗里却已与世长辞。T2噬菌体进入了科学家视野。科学家当时已经知道T2噬菌体有成分进入细菌,充当遗传物质,这种成分究竟是蛋白质还是DNA?如果你来进行研究,你的思路是什么?读教材44页最后一段,当时的科学家对T2噬菌体有哪些了解?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赫尔希和蔡斯用技术显示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DNA和蛋白质的位置。

6、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这种技术还用在了哪些实验过程中?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光合作用过程中研究氧原子来源和去路、DNA的半保留复制过程、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过程。考点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认真朗读教材45页及图3-6,思考并讨论:1.可用哪种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2噬菌体DNA和蛋白质?为什么?能否同时标记DNA和蛋白质?2.能否用含不同放射性元素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如何标记噬菌体?3.实验步骤:标记、侵染、。4.搅拌、离心的目的分别是什么?5.实验结果?这样的结果能说明什么,能得出什么结论?16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

7、的实验用35S标记噬菌体蛋白质外壳侵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高沉淀物放射性低(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侵染细菌上清液放射性很低沉淀物放射性高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检测到了32P搅拌离心搅拌离心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部,只有噬菌体的DNA才进入细菌内。结论:DNA才是遗传物质深入思考并讨论1.用32P标记,上清液中含少量放射性的原因?2.用35S标记,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①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还未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②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裂解,影响实验结果分析。搅拌不充分,少量含35S的

8、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