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发展浅析.pdf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发展浅析.pdf

ID:52431071

大小:1.18 M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27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发展浅析.pdf_第1页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发展浅析.pdf_第2页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发展浅析.pdf_第3页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发展浅析.pdf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发展浅析.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发展浅析马爱慧(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摘要:生态足迹作为一种用来定量衡量可持续发展状态的指标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与此同时也备受争议。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概念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生态足迹分析方法的局限,同时展望生态足迹未来发展趋势——耕地生态足迹。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1.前言人类是从自然环境中不断进化而来的,而且人类生存要依赖于自然并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从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人类攫取自然资源的能力以及高度膨胀的消费欲望,极大地刺激着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人口的剧增

2、、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恶化逐渐从局部扩大到全球,威胁着地球的自然环境,也越来越明显地威胁着人类的未来。这时人们发出“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吁,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主席布仑特莱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要求,又不损害后代满足他们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即“我们今天的发展不要对明天的发展带来危害”。可持续发展实质是以自然、社会、经济整个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主要协调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的可持续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即取决于人类的经济活动是否处于生态系统的承载范围之内,人类要持续依赖自

3、然以及怎么做才能保障地球的承受力,进而支持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由此生态足迹概念出现。2.基本概念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Rees等在1992年提出,并在1996年由Wackernagel逐【1】步对其进行改进与完善。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它显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指定的人口单位内(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需要多少具备生物生产力的土地【2】(biologicalproductiveland)和水域,来生产所需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生态足迹是通过测定现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而消费的自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比如说一个人的粮食

4、消费量可以转换为生产这些粮食的所需要的耕地面积,他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可以转换成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草地或农田的面积。因此它可以形象地被理解成一只负载【2】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大小。3.计算方法3.1生态足迹生态足迹是基于土地面积量化的指标,土地面积主要考虑6种类型:化石燃料土地、可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生态足迹是在一定的技术水平、一定的经济规模下的人【3】【4】【5】口资源消费和消纳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面积,计算公式为:1526EF==NefN∑∑()raajij=

5、Nrc(i/)pi(i=1,2,3,…..,nj=1,2…..,6)式中,i为消费品和投入的类型;j为土地面积类型;pi为i种消费商品的平均生产能力;ci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aai为i种交易产品折算的生物生产面积;N为人口数;ef为人均生态足迹,EF为总的生态足迹。3.2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是一个地区所能提供给人类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和,可以用此来衡量该地区的生态容量,可将现有的耕地、可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和水域等空间的物理面积乘以相应的均衡因子和当地的生产力系数,就可得到平均生态空间面积即生态承载力。根据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的报告,

6、人类将12%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用于生物多样性面积保【1】【6】护,因此在计算时,应从中扣除这一部分,就算公式如下:EC==0.88Nec0.88N∑(aryjjj)(j=1,2,3…..6)其中EC为区域内生态承载力,ec人均生态承载力,aj,rj,yj分别表示人均生物生产面积、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N为总人口数。3.3生态赤字/盈余如果一个地区的自然生态所提供的生态承载力小于生态足迹时,则出现生态赤字,这表明该地区生态系统面临严峻的考验;如果生态承载力大于生态足迹,则出现生态盈余,这表明该地区生态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中;两者相等表明该地区的

7、生态环境处于生态平衡状态。4.该方法局限生态足迹把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转换成所需要的生物生产土地,通过对一系列复杂的消费转换成简单直观、量化的过程,来评价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就生态足迹的理论而言仍然倍受置疑。1、可持续本身考虑的就是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但生态足迹强调的是人类的过去、现在、未来消费发展和对环境影响,并没有考虑经济的可持续性,只关注生态的可持续,两者存在矛盾。2、生态足迹分析中忽视了温室气体的量,温室气体对环境的作用还不完全清楚,更何况对此进行经济量化,所以人类忽略了部分产生的温室气体。3、在计算生态足迹时,技术水平是世

8、界的平均水平或者是全球尺度,只描述产量的增加,不能涉及技术进步。所以只能是基于现状静态数据的分析方法,其计算结果不能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其所得结论具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