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津二中王林《平面镜成像》说课.ppt

东津二中王林《平面镜成像》说课.ppt

ID:52438805

大小:1.33 MB

页数:24页

时间:2020-04-06

东津二中王林《平面镜成像》说课.ppt_第1页
东津二中王林《平面镜成像》说课.ppt_第2页
东津二中王林《平面镜成像》说课.ppt_第3页
东津二中王林《平面镜成像》说课.ppt_第4页
东津二中王林《平面镜成像》说课.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东津二中王林《平面镜成像》说课.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东津二中王林说课流程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说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平面镜成像》是光现象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与光的反射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与应用,既与生活联系紧密,又是学生首次接触“像”这个新概念,后面又将学到凸透镜成像,所以,本节课既是对光的反射规律的一个延续,又为以下的知识埋下了伏笔,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2.本节教材主要安排了一个"平面镜成像"的探究实验,这是培养学生重视实验和归纳,亲自感知获得知识

2、过程的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好素材。(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我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此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和技能: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真正地参与科学的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并能顺利地完成合作从而得到正确的结论;通过动手制作明确成像原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了

3、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求知欲,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三).重点与难点:①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感受探究的各个环节。②难点:虚像的概念,平面镜成像原理.(四)教具准备:学生用具:平面镜、玻璃板、相同的手电筒2支、8k白纸、刻度尺、学生学案。教师媒体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视频文件。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经具有前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平面镜成像现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兴趣比较高。三、教法学法分析: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注重

4、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应注意过程与方法。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根据新的课程理念,本课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评估——应用拓展等程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具体的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平面镜平静的水面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猜想与假设: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设计进行实验: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实验器材:玻璃板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尺子白纸实验过程:在一张纸的中间

5、画一条线,线上竖立一块玻璃板(玻璃板与线重合)作为平面镜,实验时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亮的手电筒,玻璃板后放一支同样未点亮的手电筒,移动这支手电筒,直到从不同侧面看这支手电筒好像点亮一样,此时的位置就上像的位置.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猜想与假设: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设计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特点:1.像与物的大小相等;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的是虚像1.一个身高1.6m的人站在平

6、面镜前0.5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__m;此时像与平面镜相距__m;当他远离平面镜走了0.5m,这时像与他相距___m2.小明站在平面镜前,当她靠近平面镜时,她的像将( )A.远离平面镜且像变小;B.靠近平面镜且像变大;C.靠近平面镜且像不变;D.远离平面镜且像不变;跟踪练习:平面镜成像原理:.SO1N1B1O2N2B2.S’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光的反射人眼是怎样看见平面镜成的像?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人眼是怎样确定物体的?平面镜的应用可以成像平面镜的作用: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和成像平面镜的应用:潜望镜你能根据

7、平面镜成像原理判断出河岸上的树在水中成的像,是树梢离水面近,还是树根离水面近呢?树根离水面近。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判断,树根比树梢离水面近,所以,成的像离水面也近。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本节课基本的思路是让学生自主的探究。而实验探究课是非常难以驾驭的课,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引导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到进行实验探究,都有相当的难度。我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突破性作用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克服难点。对于学生的想法教师不要评价对与错,只是引导他们,使其想法尽量合理。但在探究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好,即不能失控,也不能出现包办的现象

8、。2·这节课没把重点放在知识结论上,而是放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上,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探究活动,体验正确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认为比较成功的一面。虽然有些问题还不能用现有的知识来解决,但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本身就是探索。这种以实验探究为手段,让学生自己解开科学之谜的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地培养学生,3·本节课中,常规实验未给学生准备其他供选仪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