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黑龙江省蚕业发展情况研究

关于黑龙江省蚕业发展情况研究

ID:5244030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7-12-06

关于黑龙江省蚕业发展情况研究_第1页
关于黑龙江省蚕业发展情况研究_第2页
关于黑龙江省蚕业发展情况研究_第3页
关于黑龙江省蚕业发展情况研究_第4页
关于黑龙江省蚕业发展情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黑龙江省蚕业发展情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黑龙江省蚕业发展情况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黑龙江省蚕业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对推动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蚕业在产业化水平、资金投入、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关键词:黑龙江蚕业发展综合利用一、总体状况51、黑龙江省蚕业始于1958年,主要分布于哈尔滨市(尚志市、宾县、依兰县、木兰县、方正县)、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嫩江县、讷河县、甘南县)、佳木斯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勃利县)、黑河市(五大连池

2、市、北安市)、鸡西市(密山县、鸡东县)、牡丹江市(宁安市、海林市、林口县、东宁县)。经过20多年的发展,蚕业实现了由农民自发向有组织推进转变,呈现蚕桑、柞蚕同步发展态势。特别是近年来,在国家“东桑西移”政策及《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蚕业发展的意见》等引导下,使得黑龙江省蚕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吸纳城乡富裕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但是从调查情况来看,蚕业在产业化水平、资金

3、投入、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2、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全省柞坡资源2400万亩(实际利用110万亩),桑园10万亩。放养柞蚕11000把,生产柞蚕茧13000吨,放养量、柞蚕蛹产量均居全国第二,柞蚕收购价3万元/吨;桑蚕发种量2.5万张(盒),桑蚕茧产量1000吨,桑茧收购价2万元/吨,育苗栽桑15万亩。全省现有蚕业科研单位1个,蚕种生产单位8个,其中柞蚕种场8个。3、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经不断探索,已研发出一整套适合寒地桑蚕生产的高产综合技术,培育出多个适宜高寒地区栽植的桑、柞树品种,在全省生

4、产上广泛应用。2012年,桑、柞蚕单产分别达到45公斤和1000公斤,分别比1987年提高2倍和3_3倍,柞蚕平均单产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蚕业技术推广体系已初步形成,有省市县级单位40多个从业人员600余人,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61人。4、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5目前,全省建设有蚕茧收调站45个,与基地农户建立了稳定的供购关系,蚕桑产品全部实现订单生产。蚕产品主要自销或销往江苏、浙江、辽宁等省,并出口韩国、印度、日本、美国。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发展迅速,全省已开发系列蛹、虫、蛾、桑茶等系列产品及生物制品

5、,产品的上市为丰富人们的菜篮子作出了巨大贡献。5、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全省现有54个县(市)约1.8万户农民从事蚕业生产,蚕业总产值达3.5亿元,蚕农纯收入2.86亿元,户均纯收入1.36万元。其中放养柞蚕种卵3万公斤,产茧20多万担,山区农民收入约2.4亿元;有桑园10万亩,年产茧1.6万担,桑蚕农收入约4600万元。近年来,牡丹江、五大连池等市县通过发展养蚕,有5000户农民脱贫致富。6、加快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目前,蚕业生产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项目。蚕业生产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

6、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2012年全省蚕业吸纳劳动力就业30万人。7、兼顾生态环境保护黑龙江省野生桑、柞树种资源丰富,桑树耐盐碱且速生,适应广泛,是园林绿化、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近年来,全省加大蚕场建设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应用,齐齐哈尔龙甘泰(龙江、甘南、泰来县)地区实施了万亩桑树绿化项目,在蚕场绿化、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存在的问题5尽管黑龙江省蚕业始终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对推动黑龙江省农村经济发展、改善民生、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产业

7、化水平、资金投入、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1、蚕业产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全省缺少具有规模的龙头企业,产业链好规模都不够强,产业化程度及附加值相对而言还不够高,牵动力不强。茧丝品牌知名度不能高,缫丝等深加工能力、产业发展后劲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蚕茧行情、价格易受外界因素制约,整个产业抵御风险能力还不够高。2、资金投入不足蚕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育种场、烘茧设备等基础建设滞后,不仅增加了成本,也给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缺乏蚕茧丝绸行业检测经费,制约行业整体发展。3、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低大资源小生产矛盾突出。基

8、地化和组织化生产程度还不够高,规模效益低;柞蚕生产因场地审批限制,规模发展受阻,资源品质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三、几点建议1、提高蚕业产业化水平5发展缫丝加工业,加快培植发展龙头企业,不断延伸蚕业产业发展链条,提升蚕业产业化开发水平,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形成“公司+农户”、“加工企业+合作组织”的发展组织模式,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蚕农之间形成稳固的利益关系,打造和叫响优质蚕茧、丝品牌,不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