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竖向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型施工方法介绍

一种竖向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型施工方法介绍

ID:5246615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6

一种竖向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型施工方法介绍_第1页
一种竖向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型施工方法介绍_第2页
一种竖向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型施工方法介绍_第3页
一种竖向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型施工方法介绍_第4页
一种竖向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型施工方法介绍_第5页
资源描述:

《一种竖向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型施工方法介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种竖向超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新型施工方法介绍  摘要本文以某电视塔为工程背景,介绍了一种竖向预应力结构新型施工方法,包括孔道形成、灌浆和排气方式、穿束方法等,为类似的工程提供参考。关键词:预应力灌浆排气穿束ABSTRACTInthisarticle,anewconstructionmethodwasintroducedforverticalprestressedstructureincludingconformationofprestressedduct,themethodofgroutingandexhausting,piercingproce

2、ss,.Ithasimportantreferencemeaningtosimilarproject.KEYWORDS:prestressedstructuregroutingandexhaustingpiercingprocess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预应力技术的出现极大的扩展了混凝土结构的使用范围,以往的预应力结构多用在水平构件上,如大跨度的梁、板,在竖向构件上使用较少,本文旨在探讨竖向超长的电视塔中预应力技术的结构特性以及施工方法。61工程介绍本工程中塔结构由塔身(含塔基)、塔座、塔楼、桅杆四个部分组成。其中,电视塔塔身为圆筒

3、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塔身高度263.100米,桅杆长86.900米,其中混凝土桅杆长27.600米,钢桅杆长59.300米;塔座为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框架结构,围绕塔身而建并与塔身相连;塔楼为8层钢框架结构,位于塔身上部,整个塔楼结构依附和支撑在塔身上。竖向预应力钢绞线分布在从标高-9.700米至290.700米标高段。2预应力技术分析在塔身中设置竖向预应力,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塔身整体受弯验算,以及减小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塔身的侧向位移和裂缝,满足正常使用功能的要求,设计的原理清晰明确,不再赘述。整个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就在于塔身预应力的施工,包含预应力孔道形

4、成、预应力筋的穿束、张拉及灌浆。2.1预应力孔道的形成6以往的工程预应力孔道的形成多使用镀锌波纹管,然而波纹管厚度小,强度低,容易破坏,并且一旦破坏出现孔洞时,会造成混凝土渗入孔道中的现象,从而对预应力效应的施加产生极大的危害。为了保证浇注混凝土时最大程度的不破坏预埋管,预埋管采用73mmx4mm镀锌钢管。由于塔身分段浇筑混凝土,所以预埋镀锌钢管也应分段预埋,各段钢管之间采用丝扣连接。为了保证丝扣连接件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塔身预应力的丝扣连接件采用正反丝扣连接套筒。预埋钢管的作用是为后张预应力的预设孔道,因此应保证整个预埋钢管在预应力筋穿束前不漏

5、浆,不堵塞。2.2张拉端节点安装张拉端位置处应提前安装预应力喇叭口,然后再进行预埋钢管,节点的设计应满足强度要求,同时应便于施工,在本工程中设计如下的节点,(1)钢管斜向缓慢延伸出塔身,为钢绞线穿束提供足够的角度;(2)设置张拉牛腿,为张拉端垫板提供预埋空间;(3)牛腿中配置足够的局部承压钢筋和螺旋筋,满足局部承压要求;(4)保护好灌浆孔,防止初次浇筑时混凝土堵住灌浆孔无法灌浆;(5)预埋封锚胡子筋,节点需满足以上五个设计要求,经过有限元软件计算,满足强度要求。2.3灌浆孔和排气孔设置6以往的工程中,预应力孔道多数是水平孔道,孔压不大,灌浆压力为

6、1MPa的灌浆机械即可满足要求。在本工程中竖向高差达到300多米,一次性灌浆显然不具有可能性,分级灌浆成为必然选择。因此,灌浆孔和排气孔的设置非常重要,由于本工程中混凝土分节浇筑,每次浇筑高度约为5米,考虑每节设置一个通气孔兼做灌浆孔和排气孔,灌浆体密度为2.5x103kg/m3,每节灌浆体底部静压强为2.5x103x10x5=0.125MPa,考虑到0.5-0.6MPa的稳压要求,总压强约为0.725MPa,现有的灌浆机械满足使用要求。2.4预应力筋的穿束预应力孔道及节点铺设安装完毕后,又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预应力筋穿束。300米长的孔道,每根钢

7、绞线的重量约0.4吨,每个孔道中往往多根,本工程中为每孔道7根,所以每个孔道钢绞线总重约为3吨;单根穿束不可行,因为钢绞线会拧在一起造成最后几根无法传入;加上摩擦阻力以及动力效应,所以穿束工作难度较大。本工程预应力穿束采用慢速卷扬机为牵引动力,选择自下而上整体穿束,由设置在塔顶的牵引装置提供动力,孔道中伸入一根钢丝绳用以提升捆绑到一起的钢绞线。2.4.1绑扎固定预应力筋按图同时考虑施工工艺操作长度下料后,运至现场,在铺设现场7根一束进行绑扎,每1~2米一个绑扎点,用薄钢片绑扎成束,防止在预应力穿束过程中预应力筋缠绕而造成穿束困难。2.4.2预应力

8、筋束端头固定6由于竖向预应力的特点,当自下而上穿束时,必须将预应力筋束与牵引钢丝绳可靠连接,而且从预埋钢管穿入,因此预应力筋束端头的固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