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蛙合唱教学案例设计.doc

青蛙合唱教学案例设计.doc

ID:52467988

大小:2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3-27

青蛙合唱教学案例设计.doc_第1页
青蛙合唱教学案例设计.doc_第2页
青蛙合唱教学案例设计.doc_第3页
青蛙合唱教学案例设计.doc_第4页
青蛙合唱教学案例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青蛙合唱教学案例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青蛙合唱》                            花城版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湖北省英山县实验小学芮丹 案例背景说明:《青蛙合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广东花城版音乐教材第一册第五课中的内容,教学过程要求学生通过歌曲的学习认知音的高低,在了解青蛙的习性、模仿青蛙的声势、表现青蛙形象等活动及有关“青蛙”乐曲的学习与欣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及体验音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案例实景:一、导入1、情景导入将“田埂、荷叶、荷花、绿草……”装

2、饰于教室,使人感觉来到了田野间、池塘边……师:瞧!这碧绿的荷叶,清香的荷花,绿绿的青草……猜猜看我们今天来到了什么地方?2、谜语导入师:看看哪一位小朋友最聪明,能猜出老师下面说的这个小动物是谁?“一位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小时有尾没有脚,大时有脚没有尾。”(青蛙)[通过以上两个环节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新课活动1、“说”青蛙。师生谈话,启发学生说说青蛙的特点、习性。师:你认识青蛙吗?都知道哪些?青蛙都有些什么本领啊?[通过让学生“说”,引导学生积极思维。]2、“画”青蛙。(简笔)师

3、:你能画出你心目中可爱的小青蛙的形象吗?看谁画得最好。① 请二到三位学生到黑板上画(事先准备一图画背景——池塘、小草、荷花等,学生在相应之处画青蛙)。② 纸上画。青蛙的各种形态(跳、蹲、跃……)(边播放背景音乐——《青蛙合唱》)[通过“画”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背景音乐的衬托中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和熟悉音乐。]3、将学生画的画展示,装饰在教室周围。或者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青蛙道具、贴画摆放在教室周围空地及“池塘里的荷叶”上,创设情境。4、创编声势。启发学生以各种方式模仿青蛙的叫声。师:青蛙是怎样叫的?你能模仿青

4、蛙的叫声吗?除了用嘴巴发声模仿青蛙的叫声以外,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模仿呢?比如:生活中的物品,打击乐器等……学生先自由讨论、模仿,之后教师启发引导、组织学生模仿青蛙的鸣叫,形成“青蛙合唱”。[通过声势创编引导学生表现歌曲的情绪同时培养学生的求异性、创造思维以及合作能力,也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铺垫。]5、用游戏、童谣、活动的方式进入歌曲学习。⑴(师有感情地讲故事——有一天池塘里的青蛙们开了一场音乐会……)师:小青蛙首先唱了起来呱呱呱呱呱(启发学生以声音、动作模仿。声音清脆地。)师:老青蛙也唱了起来呱呱呱呱呱(

5、启发学生以声音、动作模仿。声音低沉地。)设问:小青蛙的叫声是怎样的?老青蛙的叫声又是怎样的?[通过设问与游戏让学生认知和感受音的高低。]⑵师生互动,歌词接龙。[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进一步熟悉歌词和歌曲节奏。]⑶教师演唱歌曲,学生分角色扮演、律动。[歌曲再一次地暗示教学,在学生边听老师演唱边分角色扮演、律动中进一步熟悉歌曲。]⑷比一比谁唱得好。师唱前句生唱后句,趣味地。[通过“比赛”启发学生唱出小青蛙的活泼可爱和老青蛙的低沉稳重。]⑸启发学生在音乐声中边模仿青蛙形象边演唱。部分学生以声势陪衬——青

6、蛙的鸣叫声。烘托歌曲的情绪。三、想象与延伸1、创编词师:小猫咪小白兔还有许多小动物也开音乐会,小朋友想一想它们是怎样唱的呢?讨论并试着唱一唱。2、聆听歌曲《小青蛙找家》、二胡独奏曲《小青蛙》片段,感受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师:老师这还有另一个小青蛙的故事,小朋友想听听吗?这故事里讲的是什么?(播发——学生聆听)3、师生对话,启发学生想象、说出歌曲乐曲的意境。4、根据音乐表现。欣赏、聆听乐曲《小青蛙》片段,表现青蛙跳、蹲、跃等形象,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课。[在活动中进一步扩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反思:

7、本节课通过情景和谜语的导入,引导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说”、“画”、“模仿”、“游戏”……的过程中,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逐渐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课前的情景导入和谜语导入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里。在“歌曲学习”部分,学生较易于完成。在“创编声势”和“想象与延伸”这一活动过程,学生有许多“奇思异想”,真正让你觉得心情的兴奋,觉得孩子的可爱。当然有些班级需要更多的启发与合作,通过教学活动的实践,本课的教学内容不是对所有的班级学生都能完美地完成,针对

8、不同的学生对象需要调整不同的教学方式,我想,这也是我们平时所应该注意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