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式转换层支撑系统施工方案优化设计和砼浇筑

梁式转换层支撑系统施工方案优化设计和砼浇筑

ID:5247450

大小:2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6

梁式转换层支撑系统施工方案优化设计和砼浇筑_第1页
梁式转换层支撑系统施工方案优化设计和砼浇筑_第2页
梁式转换层支撑系统施工方案优化设计和砼浇筑_第3页
梁式转换层支撑系统施工方案优化设计和砼浇筑_第4页
梁式转换层支撑系统施工方案优化设计和砼浇筑_第5页
资源描述:

《梁式转换层支撑系统施工方案优化设计和砼浇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梁式转换层支撑系统施工方案优化设计和砼浇筑  在高层建筑及超高层建筑中梁式转换层在工程中的应用很普遍,但其特殊的使用功能决定了转换层梁截面尺寸大,结构层楼面自重大,施工难度大,竖向荷载大等,这给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丛而造成转换层模板支撑设计及混凝土的浇筑方案优化势在必行。只有合理可行的模板支撑设计及混凝土浇筑才能确保工程在工期、成本、安全及质量方面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1、工程概况及转换层结构的特点本工程建筑面积:17033.09㎡,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为29+1层,建筑最大高度为99.3米。转换层位于地上第三层,其层高为5.3m,梁截面最大为900×1800㎜,板厚为180㎜,柱最大

2、截面为2200×800㎜,最大跨度为8100㎜,梁自重达35吨。以梁为例梁侧模板新浇混凝土的侧压力达34.69KN/m、梁底板荷载达15.293KN/㎡。所以转换层模板支撑方案的选择及混凝土的浇筑方案的选择就更为重要。2、转换层模板支撑方案的选择与比较转换层模板支撑常用的方法有三种方案:一次性支模法、荷载传递支模法、叠合梁浇筑支模法。2.1一次性支模法7一次性支模法的优点是节约工期,速度快,缺点是荷载一次性施加,下面楼层承受荷载大,难保其质量安全而需要而需要的料具多。如在工程中采用时对工程的下部结构的已完工程的结构楼板的承载力要求很高,在现在的高层建筑中很难有单层楼层荷载能达到满足

3、转换层大梁施工荷载的要求故可行性较差。2.2荷载传递法的优点是利用转换层以下各楼层结构已形成的强度来分担转换层自重及施工荷载,减轻了各楼层的荷载,对下部已完工程的结构荷载要求比一次性支模法要求相对要底。同时能确保安全、质量。其支架的整体稳定性相对较好。缺点是支撑系统材料的用量相对较多,其施工工艺的技术要求比一次性支模要求高,工期相对要长,成本相对较高。2.3叠合梁法的优点是根据叠合梁原理,利用先期浇筑的混凝土已形成的强度来承担后续浇筑的混凝土重量及施工荷载,可减少支撑用量,降低施工费用,同时能很好的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和质量。缺点是工期会延长,同时需要设计院对叠合梁法施工工艺分层点的

4、验算或认可。7经过综合考虑施工现场材料情况及工期、质量、成本等方面该工程决定采用荷载传递法及综合叠合梁法的分层浇筑的方案进行施工。即采用荷载传递法进行支架设计同时综合了叠合梁的方法混凝土分层浇筑,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安全同时也相对经济。3、转换梁模板支撑系统的设计3.1支撑设计的基本假设(1)、支撑体系相对于楼板是无限刚性的;(2)、新增荷载在通过钢管支撑相连接的各楼层间均匀分配;(3)、支撑支座是刚性的。3.2计算模型及施工(1)、梁底模:梁底板材料选用15㎜厚红木板,主龙骨选用Ф48×3.2㎜钢管,次龙骨选用50×100㎜的松木方。在已安装完毕,较正好的柱模板上弹出梁位置水平线,架

5、好柱节点模板,开出梁口,在搭设好梁底支撑架后,在水平钢管上铺50×100㎜的松木方中距200㎜,然后根据水平线拉线调整标高,再安梁底板并拉线找直,梁底板再起拱0.2%。钢管小横杆、大横杆、计算模型均为连续梁,并依据上面构件的重量和强度来决定下面支撑的间距,其计算除了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同时应满足高大模板体系的相关规定要求。7(2)、梁侧模:梁底板材料选用15㎜厚红木板,主龙骨选用Ф48×3.2㎜钢管,次龙骨选用50×100㎜的松木方。绑扎梁钢筋经检查合格后,清除杂物,办理预检后,先安放一侧梁侧板,然后安放梁对拉杆(套PVC管),再安放另一侧梁板,然后钉好压脚

6、板,压脚板应钉牢,再在梁侧模板背面安放50×100㎜木方作竖楞。梁截面1.1㎡以上梁不大于20㎝,梁截面1.1~0.9㎡的梁不大于25㎝,其余梁不大于30㎝。然后用Ф48×3.2㎜钢管(双排)加U形顶托加固较正梁旁板,再拧紧对拉螺栓(双垫双帽),梁高1600㎜以上的按每20㎝间距排列对拉螺栓,对拉杆采用M12螺栓,竖楞和对拉杆排列时如不符模数可作适当调整,但不得超过上述规定,梁旁板竖向中部及顶部再加一道斜撑(@1500㎜)防扭曲(见梁板模板立剖图)。安装好的梁,较正梁中线、标高、几何尺寸,将梁模板内杂物清理干净,合格后办理预检。梁侧模按轴心受拉构件验算对拉螺栓的强度与间距,上述计算

7、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应满足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7(3)、钢管支撑立柱:本支撑体系采用Ф48×3.2㎜钢管搭设。先用木板(必要时最底层加垫型钢)垫平、垫实楼面,然后顺梁方向排列钢管立管支撑,钢管支架排列搭设好后,离地300㎜用Ф48×3.2㎜钢管设置一道扫地杆(当荷载较大时有必要在模板下200㎜处加设水平杆)。再按规范要求安装纵横拉杆,如上、下顶托使用长度超过200㎜时须另加设钢管作纵横向的水平拉杆,沿支架周边连续设置剪刀撑。钢管立杆安装时,要排列整齐,纵向成列、横向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