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与教育之道》PPT课件.ppt

《国学与教育之道》PPT课件.ppt

ID:52474973

大小:3.02 MB

页数:39页

时间:2020-04-08

《国学与教育之道》PPT课件.ppt_第1页
《国学与教育之道》PPT课件.ppt_第2页
《国学与教育之道》PPT课件.ppt_第3页
《国学与教育之道》PPT课件.ppt_第4页
《国学与教育之道》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学与教育之道》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学与教育之道天津滨海职业学院王洪军国学的概念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国学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和儒道释三教九流。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国学与西学的区别思维模式:综合与分析处事原则:和合与竞争宗教信仰:天命与上帝价值观念:集体与个人对待生死:重死与庆生性格特点:含蓄与张扬中国与欧洲(日本与美国)一、国学教育是现代教育处的有益补充现代教育:源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

2、教育”。现代教育脱离了生活,功利化趋势明显:教育变成了经济发展工具,学生也被培养成了赚钱工具。现代教育培养的是人的“能力”,现代人能赚到很多钱但赚不到“幸福”。国学教育的三重境界:1.国学教育:教孩子行孝,做善事;2.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3.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圣贤。传统教育培养的是人的“道德”,道德是幸福的基础。___人的幸福源于发自内心的“善”。二、国学热的冷思考——中国人到了认祖归宗的时候了(一)外国对中国国学刮目相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成为生态环保的理论基础。孔子成为世界文化名人:海外已办孔子学院369所,孔子课堂300

3、多个。(二)“十七大”报告高度重视民族国学“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三)国学中体现的人类理想1.民主公有制孔子的大同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____《礼记·礼运》2.义利并重观孟子曰:“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这不就是“义利并重”的价值观吗?3.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孔子:“无求生

4、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不就是“大公无私,先人后己”之美德吗?4.仁爱、助人为乐《礼记·礼运》:“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梁惠王上》);——这不就是人道博爱、助人为乐之义吗?5.敬业诚实守信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诸葛亮《出师表》崇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不就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吗?6.爱国主义精神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

5、笑谈渴饮匈奴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不就是爱国主义的传统吗?7.以民为本思想《管子》:夫王霸之道,以人为本孔子对鲁哀公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孟子·尽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不就是“以民为本”之源吗?8.和谐互助《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不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源头吗?三、国学中的教育之道(一)国学论教育作用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有效《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

6、之以礼,有耻且格。”《孟子·尽心》:“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2.经济是教育的基础:先富后教化育天下《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已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管子·牧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3.施教是治国首务,育才是长远之计《礼记·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二)国学论教育对象《论语·阳货》:“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孔子认为人的天赋禀性相近,生来大

7、体平等。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赋平等的人性论。也是他推动平民教育,实行有教无类的理论根据。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人生来就有恻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孟子称为“仁义礼智四端”,只要扩充这四端,人人皆可成为尧舜。这就是人性、教育的平等论。荀子主张人本性恶荀子,战国末期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现实主义的代表。荀子虽然主张“性恶”论,但同样主张后天的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提出“化性起伪”。(三)国学论教育目的教”字从孝从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