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的形成及培养.ppt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ppt

ID:52489719

大小:356.05 KB

页数:52页

时间:2020-04-08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ppt_第1页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ppt_第2页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ppt_第3页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ppt_第4页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品德的形成及培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八章品德的形成及培养陈洪震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品德概述第二节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第三节品德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教学目标】1.理解品德的实质及其基本特征,了解道德与品德的关系。2.并能运用价值观辨析理论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第一节品德心理概述本节主要内容:一、品德的实质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一、品德的含义(P157)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性或品行、操行等等。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的基本特征是:(1)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做到

2、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②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品德的内容则是社会道德规范局部的具体体现①所属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③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则是个人的需要2.品德与道德的联系品德与道德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他们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主要表现在:(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2)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与发展(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二、品德的心理结构(一)品德心理结构的成分1.道德

3、认识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道德规范及其履行意义的认识,也就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道德认识包括:道德概念、道德信念、道德评价等方面。品德心理结构的成分道德概念是人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反映。道德信念指人们将道德知识作为指导个人行动的基本原则,当人们坚信它并决定为之奋斗时,就产生了道德信念。道德评价指学生根据已掌握的道德规范对已发生的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品德心理结构的成分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从形式上分析,主要有

4、直觉的道德情感、形象性的道德情感和伦理性的道德情感等三类。品德心理结构的成分3.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目的,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形成道德意志的基本过程有决心、信心、恒心三个阶段。品德心理结构的成分4.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指一个人遵照道德规范所采取的言论和行动。包括道德行为技能和道德行为习惯。(二)品德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他们是互为前提、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一般来说,道德认识是品德心理结构的思想基础,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在一定条件下,道德情感的激发会促进道德认识水平的提高

5、,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表现和外部标志,道德意志推动人们实现道德行为。(三)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1.复杂性2.整体性3.历时性与共时性4.稳定性与可变性第二节品德形成的主要理论本节主要内容:一、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二、道德价值观辨析论三、品德社会学习理论一、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他采用对偶故事研究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在此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关于儿童及青少年道德判断问题的研究,为品德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一套研究方法,初步

6、奠定了品德心理研究的科学基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理论(P162)皮亚杰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为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个方面。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是能够按照社会规定的准则公平地、公道地对待别人的人。(中国+友好地)皮亚杰揭示了儿童的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把儿童的道德判断区分为他律和自律两种水平。1930年的《儿童的道德判断》等书中,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的划分。1.自我中心阶段(2-5岁)(P162)这一阶段的儿童没有把规则看成是应该遵守的,队规则对儿童来说没有约束力。儿童开始接受外界的准则,但不顾准则的规定,按照自己的想

7、象在执行规则。他们还不能把自己和他人及外界的环境区别开来,常把成人说的混同于自己想的,把外界环境看成是自身的延伸。规则对他们来说,还不具有约束力。他们的游戏活动只是个人独立活动的任意行为,与成人、同伴之间还没有形成合作关系。2.权威阶段(6-7岁)(P162)又称他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道德判断受外部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他们对外在权威表现出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认为服从、听话就是好孩子,否则就是错的,是坏孩子。另外一个表现是对规则本身的尊敬和顺从,即把成人规定的准则,看成是固定不变的。这个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是根据客观的效

8、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3.可逆性阶段(8-10岁)(P162)又称自律阶段。这一阶段的儿童已不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而把它看作是同伴间的共同约定,是可以改变的。他们已经认识到同伴间的社会关系,认识到应尊重共同约定的规则。对他们来说,规则已经具有一种保证相互行动、相互取予的可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