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南部滨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pdf

海南岛南部滨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pdf

ID:52490459

大小:1.78 MB

页数:9页

时间:2020-03-28

海南岛南部滨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pdf_第1页
海南岛南部滨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pdf_第2页
海南岛南部滨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pdf_第3页
海南岛南部滨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pdf_第4页
海南岛南部滨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南岛南部滨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ISSN1009—2722CN37—1475/p海洋地质前沿MarineGeologyFrontiers第33卷第3期Vol33No3文章编号:1009—2722(2017)03—0047—09海南岛南部滨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何海军1,甘华阳1,何金先2,夏真1,阮明3,杨永鹏3(1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2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江苏徐州221116;3海南省地质调查院,海口570206)摘要:通过多种测试手段对海南岛南部滨海地区164个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含量

2、分析,探讨了重金属元素来源及分布特征,并对其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Cu、Pb、Zn、Cr、As、Hg和Cd等元素含量分别为10.45、22.38、53.72、23.42、4.52、0.09和0.05肚g/g。重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新村港及榆林湾等地,其Hg元素较同类旅游港湾明显偏高。Cu、Pb、Zn、Cr主要来源为自然风化和侵蚀,其含量与分布受粒度制约;As元素分布主要受人类活动影响;有机质降解过程释放的金属离子以及人为因素是Hg、Cd的主要来源。单一重金属污染物对底质环境影响较小,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部分站位表层沉积物

3、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等级排序依次为Hg>As>Cd>Pb>Cu>Cr>Zn,Hg元素是主要潜在的生态风险,应加强对其监控。关键词:海南岛南部;重金属;分布特征;物质来源;生态风险评价中图分类号:P736.21;X826文献标识码:ADOI:10.16028/j.1009—2722.2017.03008水体沉积物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悬浮物的沉积作用。因此,近岸沉积物是进入海洋的绝大部分重金属污染物富集区域,蕴含着丰富的地质和环境信息,能够指示污染状况,为评价生态风险提供重要帮助[1。4]。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旅游业迅猛发展使

4、得城市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因此,研究海南岛南部滨海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不仅关乎人们日常健康生活,更对于海南岛生态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部分学者探讨了研究区生态风险,但研究成果比较零散,主要集中在新村港口]、三收稿日期:2016—12—28基金项目: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华南西部滨海湿地地质调查与生态环境评价”(1212010914020)作者简介:何海军(1986一),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海洋地质与海洋环境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hehaijunl986@126.com亚湾[6]、三亚河[73等局部地区,缺

5、乏对区域整体的系统研究。目前,对于评价水体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影响程度,国内外主要的方法有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Hakanson)、脸谱图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回归过量分析法及地质累积指数法(Geoac—cumulationIndex)等[8。15

6、。其中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不仅可以反映单个重金属污染物的影响,同时还可以体现多种重金属污染物的综合影响,从而全面认识该海域的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潜在的生态风险。笔者通过海南岛南部滨海海域164个站位实际样品采集,对各个站位样品进行了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测定,研究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使用统计软件SP

7、SS,分析研究区的重金属与A1。O。及有机质的含量相关性,识别重金属的可能来源途径;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48MarineGeologyFrontiers海洋地质前沿2017年3月法全面评价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潜在生态风险,以期为海南岛南部滨海区域环境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促进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1材料与方法1.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海南岛南部滨海,地理坐标范围为18。007—18。50’N,108。25’一110。35’E。整体地形中部高,在东、西、南3个方向,由山地、丘陵、平原顺序逐渐递降,倾向海面。沿海主要为阶地、溻湖、河口三角洲等

8、。地层以第四系为主,亚龙湾东部、南山角、新村一黎安港滨海一带有燕山期花岗岩直接出露,大东海至榆林湾一带则有早古生代浅海相砂质岩、碳酸盐岩出露,沿海向内陆则出露有中生代火山岩和新生代火山岩以及晚古生代侵入岩,部分地区出露有寒武系和奥陶系变质石英砂岩等。研究区以旅游为主,重化工工业较少,人类活动多集中于榆林湾、新村港等地。1.2野外样品采集2014年,通过采用抓斗取样器完成了164个站位的海底表层沉积物取样,取样深度为0.2~6m,取样间距为5km,港口、渴湖、河口等人类活动强烈影响区域取样间距加密至1~2km,取样站位见图1。图1取样站位分布Fig

9、.1Mapofsamplingstations1.3分析测试方法1.3.1沉积物粒度本次研究采用综合法分析沉积物粒度,粒度在2000/a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