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pdf

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pdf

ID:52491035

大小:1.53 MB

页数:6页

时间:2020-03-28

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pdf_第1页
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pdf_第2页
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pdf_第3页
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pdf_第4页
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2年第11期海洋开发与管理91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赵玉杰1,刘洪滨2(1.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青岛266071;2.中国海洋大学发展研究院青岛266003)摘要:文章探讨了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框架模型,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等基本原则,运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沿海十个较典型的海湾城市进行实证测算。测算研究结果表明,2009年这10个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是深圳、上海、广州、厦门、青岛、大连、杭州、天津、宁波、湛江。关键词: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由于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本身的复杂性,特色鲜明的生态型城市。可持续发

2、展评价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部分学112“拥湾发展”,突出海洋产业特色者分别从环境经济、社会统计和环境生态等角“拥湾发展”是国内外港湾城市实现现代度分析研究海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虽然化、国际化的普遍规律。海湾是海湾城市生存没有形成共识的、系统的研究成果,但对研究发展的基础,不仅为城市的经济活动提供了海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有洋资源、空间、通道等,而且辐射带动了沿岸重要的借鉴意义。的文化和经济产业发展。海湾城市不仅依托海湾发展渔业、港口、造船、海上运输等传统海1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及框架洋产业,以及休闲、旅游、高科技等新兴产业,模型还

3、可通过发展海洋产业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海湾产业积聚带。11指标体系特点概括地说,海湾城市的发展是以基础设施海湾城市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借鉴城市建设为先导,以海湾中心城市为枢纽,以大型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和方法,以居港口为引擎,以现代海洋产业为主体,以腹地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最终评发展为支撑,以对外开放为动力,呈梯度式推价准则,既要保证海湾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升,进、网络化拓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因此,与一又要保持海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但同时般城市相互比较,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我们应注意到,海湾城市与一般的城市相比,系应更突出城市的宜居

4、性和海洋性特点。有其自身的特点。111“环湾保护”,彰显城市魅力12构建原则海湾城市拥有天然的海湾优势和水天一色、本研究在构建指标体系时,采取定性与定气候宜人的优美环境,但海洋环境与陆地环境量研究相结合的手段,把定量方法作为一种基的结合也决定了海湾区生态环境的复杂性和脆础方案,定性方法则作为重要的补充与解释,弱性。因此应在维持海洋—陆地生态系统正常从而建立相对科学的指标体系。在指标的选取运转的前提下,充分依托海湾的自然特点、生与构建上遵循了以下原则。态环境和景观优势,突出规划设计城市特色功(1)可比性原则:能体现海湾发展的共同能区,打造最适宜居住的城市生

5、活环境,打造特点,在数量或质量上具有可比性。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基金资助”重大研究项目《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阶段成果(2009JJD790046);2011年山东社会科学院青年课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主体区海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阶段成果.92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年(2)综合性原则:力求准确、全面反映海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战湾发展水平及海湾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略的实施。(3)独立性原则:各指标应彼此独立,避根据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结构和层次免相同或含义相近的变量重复出现。分析思想,把评价系统的内容

6、经过分解形成自(4)典型性原则:具有典型性、代表性,上而下的目标层、准则层、领域层和指标层,构易于描述和说明问题。建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图1)。(5)可操作性原则:指标数据易获取,可(1)目标层(A层):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计算,统计口径一致,数据来源可靠。A作为最高的目标层,用来综合衡量海湾城市在构建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水平、能力、协调度与开放度。时除了要遵循一般原则,还有一个重要原则:(2)准则层(B层):根据城市生态系统的体现出海湾城市的地域特性、产业特性、资源组成特征,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特性和社会特性,体现海湾

7、城市人与自然关系支持3个方面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判的协调优化。断。因此将准则层设定为经济可持续性、资源环境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3个指标。13框架模型(3)领域层(C层)和指标层(D层):在本研究以系统理论和方法构建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资源环境、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认为海湾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是由经济、生态中,分别选取与这3个判断指标密切相关的参(资源环境)和社会3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数16个,构成领域层。分别针对领域层16个参协调而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并与环境数并结合实际,选取可行的具体指标,指标层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复杂系统。共有指

8、标31个。人口、生态(资源和环境)、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