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ppt

大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ppt

ID:52492247

大小:330.37 KB

页数:13页

时间:2020-04-08

大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ppt_第1页
大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ppt_第2页
大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ppt_第3页
大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ppt_第4页
大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学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目的的含义1、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2、学校教育目的性强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校教育具有的目的性更强:(1)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是人类文化发展和教育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产物。(2)学校教育工作者比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具有更高、更专门的教育素养。(3)在设定的程序上,学校在教育目的上会有较为全面的考虑。第三章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第一节课程目标建国后教育目的表述的历史回顾教育目的是一个历史性的范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

2、对教育目的的表述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有所不同的。1、建国之初,根据当时的情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重要任务。”2、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于1957年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3、1958年,毛泽东又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毛泽东对于教育目的的论述对当时我

3、国教育目的的制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就明确指出:“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并且指出这一表述“正确地解释了全面发展的涵义”。4、1978年,我国宪法中关于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直到今天,毛泽东关于教育目的的思想仍然对我国教育目的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以毛泽东的指示为直接指导所形成的教育目的着重强调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也

4、考虑到了教育目的对教育对象身心发展及其规律的适应性,在不同时期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制定了新时期的教育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方针主导下的教育目的。6、1981年,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要求:“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方针。”7、1982年,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8、1985

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为90年代以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9、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

6、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10、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1、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则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的教育目的具有历史继承性,也反映了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特点和我们对教

7、育目的的新的思考和探索。一、课程目标的涵义在教育系统中,教育宗旨(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些概念之间有联系又有区别。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课程目标从技术上看,又可以看成课程的水平和标准。一门课程目标总是有一般性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的目标组成。二、课程目标的取向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价值观(教育宗旨、教育目的)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1.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2.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三、确定课程目标的依据课程目标的确定需要考虑各种依据。一般而言,要注意三个方面:1.学习者的

8、需要课程的设置是为了学习者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发展。所以,学习者的需要是课程目标确定的一个基本依据。泰勒认为,要了解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就要调查其健康、直接的社会关系、社会公民关系、消费方面的生活、娱乐活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