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结合部农民就地城镇化路径选择和机制设计

城乡结合部农民就地城镇化路径选择和机制设计

ID:5249229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2-07

城乡结合部农民就地城镇化路径选择和机制设计_第1页
城乡结合部农民就地城镇化路径选择和机制设计_第2页
城乡结合部农民就地城镇化路径选择和机制设计_第3页
城乡结合部农民就地城镇化路径选择和机制设计_第4页
城乡结合部农民就地城镇化路径选择和机制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乡结合部农民就地城镇化路径选择和机制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乡结合部农民就地城镇化路径选择和机制设计  北京市海淀区东升镇以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自主开发集体建设用地,建设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统筹解决农民安置、产业发展、土地开发、环境改善等问题,实现了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率先形成创新驱动格局”的“两个率先”的有机统一,对于探索农民就地城镇化路径选择与机制设计提供了可贵的实践经验。一、案例介绍东升镇位于海淀区东部,整个乡域南至西直门,北至西三旗,东与朝阳区相连,西以中关村大街为界,乡域总面积54.6平方公里。全乡现有集体土地约14400亩,仅占乡域面积的17.6%。东升镇股份经济合作总

2、社下辖七家村级分社和三个乡级分社。东升科技园位于海淀、朝阳和昌平三地交界的小营村,由博展股份经济合作社为主体开发建设。具体做法:(一)自主开发集体建设用地7东升科技园建设项目是在原首规委批准的《东升乡小营搬迁企业工程》项目基础上,按照建设高科技园区的要求重新规划、改建的。园区一期项目用地过去是东升镇锅炉厂、印刷厂、拔丝厂等乡镇老工业企业的所在地,原规划该片地区为工业小区,拟将分散的城区内的东升镇乡镇企业全部搬迁至此。随着中关村核心区建设步伐的加快,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传统乡镇老工业企业已不再符合区域发展定位。2009年,东升镇重新定位该地区发展远景规划,关

3、闭乡镇老工业企业,先期腾退、整合出产业用地120多亩,利用上述集体自有用地规划建设高科技产业园。东升科技园保留集体建设用地产权性质不变,形成了“自主投资、自主建设、自主管理”的发展模式。园区规划总占地面积约10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约120万平方米,所用土地均为东升镇集体建设用地,最初规划分两期建设。一期占地面积300亩(其中,经过规划调整,将园区周边200亩垃圾堆放场统筹纳入科技园建设范围),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目前,一期工程已建设完成,由集体经济组织投资5亿元,于2010年投入使用,二期规划项目共有回迁安置房、集体产业园、土地一级开发三个子项目,现已完成拆迁任务

4、,正处于立项审批阶段。2012年7月31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正式批准成立“中关村东升科技园”,规划进一步调整为三期进行开发建设,三期预计于2016年建设完成。(二)建立农民与园区的利益连接机制7从2002年起,东升镇开始启动集体资产改制工作,并采取了“先村后乡”的改制程序。截止到2008年,东升镇陆续完成了小营村等七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工作。2009年,东升镇对乡级直属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在3个新组建专业公司的基础上,成立了3个股份合作社,确立了股份社对乡集体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地位,并将集体资产量化到农民个人。其中,东升博展股份经济合作社主要

5、从事科技物业产业发展,采用集体开发、自主运营的开发模式,投资建设东升科技园,成为农民与园区的利益连接载体。科技园解决了本地农村劳动力200余人的就业,安置乡镇企业职工超过280人。2011年,园区总产值30亿元,上缴地方税收达3亿元,为集体经济组织创收6700多万元,农民分红达1400万,人均分红1.7万元。(三)政府部门给予了重要支持东升科技园的发展模式得到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面对乡镇做科技园缺乏经验、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特别是法律制度等方面的限制,东升镇“借助外力”,向市发改委、海淀园、投促局等政府部门请教科技政策;技术平台搭建方面,借助海淀区孵化共同体共享全区

6、的公共技术平台,与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合作建设科研成果展示平台等。市、区,特别乡镇一级党委及政府部门,在东升科技园建设过程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实现了一系列政策上的突破和创新。二、案例分析7(一)通过集体土地开发参与城镇建设具有一般性意义由于社会保障、就业等一系列制度尚不完善,农民“农转非”后的户籍身份改变不能代表城镇化的最终实现,让农民牢牢掌握集体土地资源,不断扩大集体经济规模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筹措转工留用人员的工资、保险、福利等费用,是农民就地城镇化的关键。农民作为主体参与园区建设,一是有利于增加土地供给,可以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矛盾,提高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效

7、率。二是有利于降低开发成本,可以减少传统产业关停、下岗人员安置、房屋土地腾退、周边环境整治过程中的种种矛盾,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建设成本。三是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土地保持集体产权不变,农民可以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减少城市建设中的征地拆迁争端引发的各类社会矛盾。(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了农民与集体的关系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后,让农民带着股权参与工业化、城镇化,保障了农民土地非农化后对土地收益的分享,使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得到了切实的尊重和保护。通过“资产变股权,农民当股东”,实现了集体资产由共同共有到按份共有的历史性变革,明晰了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产权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