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象捕捉与二维绘图命令.ppt

对象捕捉与二维绘图命令.ppt

ID:52494792

大小:1.90 MB

页数:33页

时间:2020-04-08

对象捕捉与二维绘图命令.ppt_第1页
对象捕捉与二维绘图命令.ppt_第2页
对象捕捉与二维绘图命令.ppt_第3页
对象捕捉与二维绘图命令.ppt_第4页
对象捕捉与二维绘图命令.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象捕捉与二维绘图命令.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1对象捕捉第三章对象捕捉及二维绘图命令3.2二维绘图命令3.3实验及操作指导3.1对象捕捉通过对象捕捉的方法捕捉实体上的特殊点来精确定位。一、对象类型和对象捕捉工具条二、对象捕捉的两种用法1.临时捕捉(一次有效)方式操作示例一:作一三角形,顶点分别位于已知圆的圆心和已知直线的中点,一边与圆相切。2.连续捕捉方式操作示例二:操作示例:依次连接已知正五边形的各顶点,构成一个五角星。三、对象追踪对象追踪是在选定点的正交或按设定方向产生追踪线来确定点的一种方法。操作示例一:已知R192、R384与8条等分射

2、线,调用“样条”(SPLINE)命令和对象追踪工具绘制样条曲线。四、极轴追踪极轴追踪是在用户设置的角度及其倍数角方向上确定点的方法。操作示例1:已知正方形100×100,应用极轴与对象追踪绘制正方体的斜二测立体图。3.2二维绘图命令一、圆弧(ARC)1.命令调用2.画弧方式及约定3.操作示例绘制由直线和圆弧光滑连成的长圆形。方法一、line,ciecle,trim方法二、line,fillet方法三、line,arc方法四、Pline可绘制具有给定宽度且起点和终点的宽度可相等也可不相等的连续线段,线段可

3、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圆弧,该连续的线段属于同一实体,可用编辑多段线(PEDIT)命令进行编辑。二、多段线(PLINE)1.命令调用2.屏幕提示与选择3.填充开关FILL调用FILL命令,选择ON或键入1,可以绘制实心Pline;选择OFF或键入0,绘制空心Pline。4.操作示例例1:用“多段线”PLINE命令的直线方式绘制下图。例2:用PLINE命令绘制下图。三、定数等分(DIVIDE)对选定的一个实体按等分数等分,等分数可从2至32767。在等分点处以预先设置的点标记或图形块显示,等分点可用“NOD”

4、(节点)对象类型捕捉,等分后的实体仍为一个实体。1.命令调用2.操作示例例1:对闭合的多段线作五等分。四、定距等分(MEASURE)“定距等分”是按给定长度在选定的实体上进行分割,量截到小于定长度为止,测量起点为靠近选择点的一端。1.命令调用2.操作示例例1:对已知直线按等分距离15等分。五、样条曲线(SPLINE)将给定数据点拟合成一条二维或三维的样条曲线,也可把由多段线拟合的样条转换为样条曲线。样条曲线为一个实体,可用编辑命令SPLINEDIT(样条编辑)进行修改。1.命令调用2.操作示例例1:给定

5、S、A、B、C、D、E6点,绘制样条曲线。八、矩形(RECTANGLE)给定矩形的两个对角点绘制矩形,对矩形的四个角可倒棱角或倒圆角,绘制的矩形为一个由多段线构成的实体。1.命令调用2.操作示例分别绘制图下列矩形。九、正多边形(POLYGON)绘制的正多边形为由多段线构成的同一个实体。1.命令调用2.绘制方式(1)边长(Edge)方式:给定边数和一条边的两端点,按逆时针方向绘制各边。(2)I/C方式:给定边数和指定多边形中心以及外接圆或内切圆半径。3.操作示例例1:用Edge方式绘制一边长为15的正五边

6、形。例2:用I/C方式作一外接圆半径或内切圆半径为10的正五边形。I方式C方式十、椭圆(ELLIPSE)用于绘制平面图中的椭圆、椭圆弧或轴测图中平行于坐标面的圆或圆弧。绘制的椭圆中心和长、短轴端点可分别用CEN(圆心),QUA(象限点)对象类型捕捉。1.命令调用2.绘制方式十一、圆环(DONUT)给定内直径和外直径及圆心,可连续绘制多个平面圆环。1.命令调用2.操作示例十二、多线(MLINE)多线由若干称为元素的平行线组成,每一元素由其到中心的偏距来定义。1.设置多线样式(MLSTYLE或下拉菜单“格式

7、”“多线样式”)2.绘制多线(MLINE)命令选项的含义:对正(J):设置走笔部位。比例(S):偏距的比例系数。样式(S):要求选用设置好的样式。走笔部位:无(Z)上(T)上(T)下(B)下(B)走笔方向:顺或逆时针逆时针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3.操作示例P52图3.413.3实验及操作指导【实验1】P52图3.42【实验2、3】P53图3.43-图3.44【实验4】P54图3.45【实验5】P54图3.46【实验6】P55图3.48【实验7】P53图3.49【实验8】P57图3.50【实验9】P5

8、8图3.5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