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论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ID:5249692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7-12-07

论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_第1页
论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_第2页
论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_第3页
论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_第4页
论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论玉米粗缩病发生原因和防治措施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种植技术、方法以及管理措施都出现了显著的改观。与此同时,受到玉米栽培杂交技术的优化和推广,连坐玉米种植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一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为玉米种植产量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另外也使得玉米粗缩病发生率不断上升,发生面积扩大和数量逐渐增多,给玉米种植带来严重的影响,在有些地区甚至是造成了一半以上的减产问题。本文从玉米粗缩病概念入手,结合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预防措施。关键词:玉米种植;粗缩病;坐坡;万年青玉米粗缩

2、病是一种由飞虱传播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害。这种病害一旦发生,极容易产生感染性粗缩病,且极难根治。在目前的玉米粗缩病的防治工作中,主要是以管理为手段,增强植株的生长优势,从而提高植株本身的抗病能力,同时在工作中采取病虫治疗法,切断传播源,从而防止植株被感染。一、玉米粗缩病6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种植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病虫害,被人们广泛的城市为坐坡玉米或者是万年青。是由于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病毒变,从而造成玉米的大面积感染问题,其在过去一旦出现极容易产生严重的玉米产量缩水、甚至是绝收,可谓是一种毁灭性的的玉米病害。近年来,随着

3、玉米连种面积的不断增加,这种玉米病害一旦出现,极容易造成大面积玉米受到影响,给农民带来极大的影响。为此,在目前的社会发展中加强玉米粗缩病防治工作极为关键,已成为保证玉米产量和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方法。玉米粗缩病主要指的是玉米发生病毒变之后的一种病症,是由飞虱传播而引起的一种病害。这种问题的出现常常会使得玉米植株变矮、叶子颜色变得浓绿,并且在生长的时候还容易出现节间缩短,最终导致玉米无法产生抽穗和结实。基于这种问题,玉米粗缩病的出现可谓是一种极为罕见且后果严重的一种病害形式,在过去的玉米种植中,由于这种病害的出现而

4、造成玉米绝收现象相当普遍,尤其是在春季玉米种植中,由于夏天和秋天的天气炎热,本身就是飞虱和病毒传播高峰期,这也使得这一季度玉米粗缩病发生率较高。二、玉米粗缩病产生原因玉米粗缩病本身就是一种病毒问题,这种病害的发生是一个与玉米种子质量无关的问题,为此在其发生问题上无需将工作重点置放在种子研究上。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研究总结得出,这一病症的出现主要是由飞虱传播引起的。而这些飞虱常年寄生在田地周围的杂草上,在天气炎热的季节捻转传播。6产生原因1、气候近几年秋冬季高温气候对灰飞虱发生有利。秋季气温偏高,灰飞虱为害时间增长

5、,致使越冬寄主毒源增加;冬季气温较常年偏高,灰飞虱越冬死亡率低;夏季连阴多雨,利于灰飞虱越夏和田间毒源的积累。2、播期玉米易感病时期与灰飞虱迁入盛期相吻合,是玉米粗缩病流行的重要因素。半夏玉米和麦田套种玉米与灰飞虱1代成、若虫盛发期相遇,毒源大量传播,造成半夏、麦套玉米发病重,而麦收后灭茬直播发病较轻。3、毒源灰飞虱寄主广泛,在多数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上寄生。玉米田边杂草是灰飞虱和粗缩病毒越冬、越夏的寄生场所,由于沟、渠、路边等公共地带杂草丛生严重,也成为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4、虫源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近几年

6、1代灰飞虱连续大发生,特别是麦田1代灰飞虱残留虫量高,对当年灰飞虱发生量影响较大。高峰时玉米田150~225万头/hm2。经连续4年带毒率测定,带毒率20%~28%。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是玉米粗缩病重发生关键因素。65、品种玉米品种对粗缩病抗耐性差异较大。目前种植品种中,如郑单958等感病相对较重,农大198、鲁单981、登海11号、苏玉9号等感病相对较轻。三、病症发生规律与危害特征1、病症发生规律玉米粗缩病病毒一般都是在小麦、杂草等植物上越冬,也可以在传播昆虫飞虱体内越冬,而飞虱主要在杂草的根部以及内部越

7、冬。第二年春天来临之际,这些飞虱、昆虫碾转传播病虫。一般来说,飞虱在带毒寄主上吸毒3个小时以上便可以产生病毒,从而传播给玉米植株。这种病毒的潜伏期通常为半个月至二十天,当然,若是气温过高的话,其潜伏期必然缩短,甚至是出现五天左右的潜伏期。经过多年的工作时间总结,飞虱传播粗缩病病毒最主要出现在五月份,这个时期正好是飞虱迁移高峰期,从而造成玉米苗感染病也较为严重。2、危害特征6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病,玉米苗4叶前易感病,5~6叶时显现病症,发病开始时在幼叶中脉两侧的细脉间出现透明的褪绿虚线小点,以后透明小点增多,逐

8、渐在叶片背面沿叶脉形成蜡泪状突起(脉突)。病苗叶色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病苗生长迟缓,植株严重矮化,心叶不能正常展开。至9~10叶植株矮化明显,基部茎节常膨大,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为正常玉米株高的1/3~2/3,根系少而短。感病植株多数雌穗不能结实,雄穗不能抽出,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少,无花粉。果穗畸形,花丝少,多不结实。四、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1)适当调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